淮安市盱眙县境内的天泉湖,水杉密布,鸟鸣啾啾,湖水清凉,夜间繁星璀璨,每到节假日这里总是游人如织。通过全方位除险加固和环境整治,天泉湖成功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成为淮安“河湖好风光”绝佳名片。
“淮安位于淮河流域中下游,境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市域80%以上的国土面积处在设计洪水位以下,是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在深化水利改革过程中,我们着力挖掘放大资源禀赋,做好‘绿水’文章,将‘水脉’‘绿脉’植入城市建设发展,传承好城市的‘根’和‘魂’,全力打造‘河湖好风光’。”淮安市水利局局长尤其中说。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淮安市域常住人口将达550万。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的不断增长,高强度、大规模的人类活动会给水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引发水生态环境问题;未来发展对水资源各种功能的需求将不断加强,进一步加重水资源开发保护、利用和管理的任务。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实现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影响深远。
护航“水脉”,淮安全面推行“河长制”。一年前,淮安市委、市政府印发《淮安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各级党政领导纷纷肩负起“河长”职责,着力破解水危机、改善水环境、重塑水生态,开启新一轮治河保水的壮丽行程。
“河长上岗,绿色护航”。淮安市委、市政府16位市级河长已全部开展认河巡河工作,各级河长巡河、知河、治河、护河已呈常态化。截至目前,全市认河巡河活动已展开三轮,并对巡查问题进行交办,累计交办问题426个,已整改到位179个。
淮安河湖资源丰富,以往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使得“向水夺利”的现象屡有发生。“善治国者必先治水”,淮安市水利部门坚持尊重自然、人水和谐理念,把河湖生态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全面推行河长制,就是淮安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整合各级、各相关部门资源力量,推动河湖综合治理、维护河湖生命健康的重大战略举措。
淮安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总河长,全市10条流域性河道、5个省管湖泊、4条重要区域性骨干河道、8条城区骨干河道及有国考断面的河道由市委、市政府16位领导担任河长。全市共落实县区级河长166名、乡级河长1316名、村级河长5678名,实现河湖、水库、沟渠、塘坝河长制全覆盖。
各级河长是河湖治理保护的第一责任人,承担河道(湖泊、水库)的管护治理工作,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和集中治理,协调解决河道管护中的重大问题,突出“管、治、保”三位一体,一河一长,一河一策,最终实现“河长制”各项目标。
根据《淮安市生态河湖行动方案(2018-2020年)》,淮安明确提出,通过全面推进生态河湖行动,到2020年全面清理河湖乱占乱建、乱垦乱种、乱排乱倒,恢复水域面积8平方公里,城市水域面积率不下降;全市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26%、21%,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1以上;重点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超过82%,国考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达87.5%以上,基本消除市、县(区)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
河清湖晏,是淮安的自然禀赋;淮水安澜,是淮安人的世代祈盼。将丰沛的水资源,转化为绿色发展的新空间,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擎起“绿脉”,夯实发展“水支撑”,成为淮安的新目标。
淮安加快建设一批补短板、增后劲,强基础、利长远,促发展、惠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全年计划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流域性防洪、区域治理、江河湖库水系连通等八大类62项工程,全力构筑水安全保障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记者 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