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一出,8万变30多万
集约利用土地走出新路,海门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
5月初,赫联(海门)工业园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这里原本建筑面积只有8万平方米,如今经过整合翻修达到了30多万平方米,吸引6家企业签约入驻。据了解,近年来,海门市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探索实践国土资源管理“四新工程”,走出了一条具有海门特色的节地增效之路。因相关举措成效卓著,近日受到了国务院的通报表彰。
近年来,海门通过盘活土地存量、拓展用地空间、实施腾笼换鸟等举措,积极拓展节约集约用地新空间。2017年,海门全市共消化处置征而未供、供而未用和闲置土地305宗12574亩,增强了现有土地的利用效率,确保了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为突出土地集约利用的高质量,海门制定了《海门市产业项目质量综合评估办法(试行)》,对拟落地项目从产业导向、投资产出、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加以评估。根据评估意见,将项目划分为优先保障供地、调整优化核减供地、限制供地三个级别,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此外,海门在全省率先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市内有偿使用制度,出台《指标交易办法》。通过建立市级计划指标交易平台,有效调剂“规划空间指标、农用地指标、挂钩指标、占补平衡指标”使用,实行“四标齐转”。2017年以来,实现市域内指标流转交易面积1513亩,为重点项目落地提供了指标保障。
据海门市副市长周国强介绍,接下来海门将进一步强化“守土有责、惜土如金、用土有方”的发展理念,为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海门提供坚强的要素支撑和服务保障。
严君臣 俞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