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姑苏区构建“互联网+全科社工”社区服务新体系 线上线下齐发力
2018-03-23 07:4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陈雨薇  
1
听新闻

  近日,苏州市姑苏区召开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暨“全科社工”推进部署会,提出将依托信息化平台搭建以及全科社工培养,探索社区治理和服务新体系,实现社区、网格信息“一次采集、多方共享”,基层公共服务“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目前,平台已在6个社区试运行。

  一门受理“量体裁衣”式服务

  “现在到社区办事很方便,随便找哪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办成!”记者来到双塔街道里河社区时,“老苏州”李根媛正在办理尊老金业务。当时接待李好婆的是原计生条线的社工许妮,业务不对口的情况下,以往许妮会将李好婆“转交”给他人。但现在,许妮只需打开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在“一门式受理模块”通过引导式受理,将李好婆基础信息录入后,选择尊老金业务,按提示操作办理。

  里河社区是姑苏区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的试点社区之一。去年5月,经过系统的设计、开发、部署、采集比对后,平台完成了门户网站、管理平台以及一门式受理等系统和功能的开发及测试工作,并于同年9月在里河社区、虎丘街道观景社区、沧浪街道桂花社区、金阊街道三元四村社区、平江街道鼎尚社区、钮家巷社区等社区进行试运行。目前,平台累计测试数据已达8.5万余条。

  “用了这个平台后,不仅居民可以少跑腿,我们服务效率也大大提高。”许妮向记者介绍了这个平台的一项人性化设计,那就是她刚为李好婆办理的“一门式受理”模块下的“引导式受理”,也称为“量体裁衣”式受理。只要她将李好婆的个人情况、收入情况、家庭情况等信息输入后,平台会主动显示对方能享受的所有政策服务。“从‘我要办’到‘你可以办’的业务,不是简单的技术手段创新,而是主动为民服务的理念执行。”许妮感慨。

  多方共享破解“智慧社区”困局

  当下,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管理与服务重心下移,社区成为社会管理与为民服务的重要平台和基础环节。可以说基层管理与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为被国家民政部确立的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姑苏区近年来在基层管理信息化工作上的探索,已不是新鲜事。如沧浪街道的“好管家”、“民情通”、双塔街道的“子城在线”等,都对提升服务效能发挥了推动作用。

  借信息化之手在社区管理上尝到了甜头,一些瓶颈也伴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推进而显现。在建设平台初期,姑苏区民政局先后对全区5个街道、80个社区进行调研,现场记录了120余份访谈纪要。大部分街道、社区对纵向条线、横向板块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提出期待,并对由于条块分割形成的信息孤岛有颇多共鸣。

  推动信息网络全方位融合与协同,成为平台建设能否助为民服务上一个新台阶的关键。姑苏区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按照“一门受理、全程代办”的理念,“顶层设计”了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方便快捷、惠及民众的社区信息化运行机制,将各部门延伸到社区的业务系统进行整合,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与市级平台的对接,与现有街道系统的融合统一,逐步建立起“一次采集、多方共享”的数据共享机制和“一窗受理,全程代办”的业务受理模式和社区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部门间联动效应和办事效率。以一门式受理板块为例,目前其已经整合了市、区两级23项业务,其中苏州市老龄办的尊老金、老龄卡办理业务,市残联的残疾证办理以及市卫计委部分业务等7项系统实现了深度融合。

  去年,姑苏区高分通过“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的中期评估,民政部专家组对该区探索的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也是颇为认可。

  “全科社工+”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一个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投入运行的同时,也意味着社工们开始面临新的局面和挑战。这一点,姑苏区嘉裕花园梅巷社区联合工作站站长顾辰晏有切身体会。“一门受理以后,在办事大厅等业务的社工可以‘解绑’了,主动上门送服务;但同时,他们又要把自己培养成全科社工,样样精通。”

  在姑苏区,信息化平台搭建与全科社工培养几乎同步进行。该区已遴选确定了沧浪街道东大街社区、双塔街道里河社区、虎丘街道嘉业阳光城社区等24个社区作为首批“全科社工”试点社区,并配发台式电脑和高拍仪,进一步梳理了各类行政条线进社区事项的工作流程清单,明确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工作职责,全科社工服务事项便民手册街道级、社区级(试行版)也已制作完成。

  回应百姓美好生活新期待,姑苏区将继续在全域深化推行“互联网+全科社工”服务模式。通过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一口清”导办、“一门式”受理、“一站式”办结的社区服务运行机制,形成“全科社工、综合服务、一门受理、区域通办”的社区服务新模式,让老百姓少跑腿、办成事。

  记者 陈雨薇

  通讯员 杨玉静

标签:社区;服务;信息平台;社工;科社工;街道;管理;共享;管理信息平台;信息化平台
责任编辑: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