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秦淮全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高地

中国江苏网讯(通讯员聂珍香 孙乐)2月1日,秦淮区召开全区科技创新大会,会议出台《秦淮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示范区实施方案》,全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高地,推动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主引擎。
据悉,秦淮区拥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电科28所、55所、晨光集团等知名高校院所和大型国企。秦淮区一直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加以推进,并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三中心一高地”发展定位中的高地加以明确,先后出台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创新、白下高新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等实施意见、“创新十条”扶持政策,率先开展“一区多园”改革创新。2017年,秦淮区深入推进“两落地一融合”,整合区内科技创新资源,围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等主导产业,合力提升区域创新效能。
为了让在地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能第一时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秦淮区将举办科技成果展示和发布会,建设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工作站,把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对接起来,让科学家和企业家“鹊桥相会”,共同穿越科技成果转化的“达尔文之海”。
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上,秦淮区5年内将安排专项资金10亿元,建立市场化运作的科创基金,对天使投资、创投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给予投资奖励和风险补偿,对科技企业首发上市或挂牌进行补贴。
秦淮区科技局局长王洛锋表示,该区将加快实施创新主体培育,支持全区近1000家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紧扣高企数量爆发式增长的目标要求,着力培育更多数量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努力打造一批在行业中领先的“单打冠军”。同时,将进一步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扎扎实实走好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开创全区科技创新新局面。

根据《秦淮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示范区实施方案》,秦淮区将分三阶段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示范区”的奋斗目标:
第一阶段,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数超180家,营收超200亿元,研发投入达15亿元,落地见效10家新型研发机构;
第二阶段,到2020年,高企数超300家,营收超300亿元,研发投入23亿元,“一区多园”创新综合考核居全市前列;
第三阶段,到2025年,高企数超500家,营收超500亿,研发投入38亿元,集聚50家较强影响力的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年度销售收入超亿元科技企业80家以上,“一区多园”创新核心指标在全省领先。
作为秦淮科技创新的龙头和重点突破口的白下高新开发区,如何积极抢占新一轮创新发展制高点?现在也有了“小目标”:到2020年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58家,对全区的经济贡献率达到30%以上。
为确保目标不悬在空中、持续推进,秦淮区制定了考核细则并分解到各功能板块和职能部门,对梳理出来的186家重点培育企业,按园区、街道属地划分,建立“高企挂包培育名单”,采取区领导“一对二”、部门正职“一对一”挂包机制,深入走访企业,对照高企申报标准逐一梳理,针对性解决问题,力争申报成功;对区内现有122家高新技术企业和500家科技型企业,则通过挂包做好服务,保证既有高企不流失、“后备军”源源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