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生重点项目从困难群体出发 为失能老人设千张家庭养老床位
原标题:养老补贴一律经过评估才能发放
中国江苏网1月31日讯 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纳入政策性兜底保障;调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展居家养老、加快医养结合;规范地名的命名和更名……记者30日从南京市民政局获悉,从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出发,2018年该局一批民生实事重点项目与市民见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理念,加强创新社会治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设全国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会组织改革创新示范城市,为南京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开启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征程提供支撑和坚实保障。”记者了解到,今年市民政部门将围绕《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项目立法调研,修订《南京市地名管理条例》等。扬子晚报记者 董婉愉
编织困难群体保障网,强化兜底
按照“政府主导保基本、市场介入作补充、社会力量献爱心”的思路,着力扶贫救助。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障底线民生,难点和重点在于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托底保障,促进社会救助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纳入政策性兜底保障,确保到2020年,南京现行扶贫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今年7月调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同步提高城市三无、农村五保、困难残疾人、孤儿、困境未成年人和优待抚恤等保障标准,调整提高医疗救助标准。实施精准救助。完善金融资产信息核查,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强化城市“三无”、农村“五保”等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做到应保尽保。
全面推进民生两险全市统保,突出对夏秋季汛期的灾情预判分析;扩充仓储中心救灾物资、大型连锁超市代储物资;抓好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
养老补贴发放须评估,健全服务体系
作为高龄化城市,南京在养老服务方面将全面科学化:补贴项目、补贴经费“凡补必评”,并努力引进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事业。在居家养老方面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将机构的专业养老服务送入家门;保障基本人群,加大对失能、半失能老人评估力度,评估结果与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入住养老机构补贴、家庭适老化改造挂钩。
在机构养老方面加快医养结合。以兼具养老和医疗资质的养老服务机构为依托,将专业照料和护理服务延伸到社区家庭,为居家失能老人开设1000张家庭养老床位。探索为照料居家失能老人家属提供“喘息”服务,为500名居家重度失能老人免费提供一定时间照护服务,减轻家属照料压力。打造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推广朗诗地产“就近养老,来去自由”的经验。
此外还包括针对一些困难群体的救助,市民政局还将协同相关部门加大对残疾人的救助,完善重症精神病人的收治管理,在佑安医院东院区实施病人分区分类管理,推动西院区投入全面运营。并推广轻度精障患者在社区的康复治理服务;推进婚姻家庭辅导从婚后向婚前延伸、从登记现场向家庭延伸、从线下向线上延伸等;优化区划地名管理,继续完善镇改街的工作,健全地名公共服务,规范地名命名更名,规范审批权限和程序,从源头上遏制不规范地名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