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惠享民生 > 正文

兴化:打造水韵江苏新样板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王国柱 吴俊翔   2018-01-26 10:51:00
兴化,位于我省长江北岸里下河地区腹部,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百强县,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世界四大花海之一“千岛菜花风景”闻名遐迩。

  原标题: 兴化:打造水韵江苏新样板

兴化水上森林全景 杨天民 摄

万亩荷塘生态景区 汤德宏 摄

水乡特色田园乡村

千垛菜花景区 杨天明 摄

兴化香葱生产现场 陈富平 摄

  中国江苏网1月26日讯 兴化,位于我省长江北岸里下河地区腹部,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百强县,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世界四大花海之一“千岛菜花风景”闻名遐迩。

  近日,省发改委印发《泰州市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我省首个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获批。泰州里下河地区涵盖兴化全域和姜堰8个乡镇,是全省“1+3”功能区划分的关键节点,水域面积近120万亩,有13000多条河流、23个湖泊湖荡。

  “建设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是兴化加快绿色崛起的最佳机遇。”兴化市委书记李卫国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兴化最大的优势和最强的王牌。兴化拥有占国土总面积1/5的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和1/4的水面,湖泊湖荡数量占里下河地区一半,产业基础契合生态经济示范区要求。

  守好绿色家底生态环境全省名列前茅

  兴化始终坚持“加快还旧账、不再欠新账”,呵护生态颜值,守护绿色家底。持续优化生态空间布局,严守生态保护、耕地保护、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划定五分之一国土面积的生态红线保护区域,加快构建“一片八廊十一节点”生态安全格局。坚持重拳出击、铁腕治污,以“263”专项行动为抓手,打好治气、治水、治土三大攻坚战。“263”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铁腕整治突出环境问题,关停化工企业44家、砖瓦企业38家、畜禽养殖场2793家,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503家。强化区域性、行业性环保专项整治,取缔关闭戴南、张郭108家酸洗加工厂。

  兴化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实行全年度、全天候、全方位监管,巩固强化秸秆禁烧禁抛工作。加大绿化造林力度,新增成片造林面积1.54万亩。统筹推进退渔还湖、河道疏浚、生态涵养、林业绿化等生态保护修复与综合治理工程。2016年,兴化生态环境状况指数70.4,位居泰州第一,在全省名列前茅。

  加快绿色转型

  3年否决30多个“风险”项目

  兴化始终以生态为前提和底色,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并举,促进产业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绿。坚持年年都是重大项目建设年,围绕健康食品、不锈钢、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组建4个产业招商局,精准突破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重大产业项目。强化产业发展引导和管控,实行产业项目“飞地布局”,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口,坚决不引进、不上马高污染产业、高能耗项目。

  3年来,兴化先后否决30多个环境容量要求高的项目,拒批项目投资总额达38.6亿元。更加注重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推动人才、技术、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科技创新券撬动比达1:19。积极培育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支持发展医药包装、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聚力开发区、戴南、安丰三大经济板块建设,建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一批生态园区。

  擦亮绿色名片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近年来,兴化坚持以“人、水、文、绿、永续发展”为要求,大力实施仿古改造、美化亮化、十水绕城、智慧城市等重点工程,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组织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力打造“宜居宜商宜游的里下河水乡城市”,谱写“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城市美景。保持交通建设“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强劲势头,将生态、绿色、环保、人文景观融入到道路建设、管养等各个环节,扎实推进交通建设“31866”工程和交通干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五项行动”,构筑完善的绿色生态路网。

  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建成三水园、板桥竹石园、楚水园等12处综合性公园和各类社区公园、带状公园及滨河绿化景观,城区公园总面积达28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0.78%。更加注重城乡协调发展,稳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加快推进戴南、沙沟渔文化等一批特色小镇建设。

  做足“生态+”文章

  “兴化品牌”走向全国

  突出生态+农业。兴化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整市推进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试点两个国家级项目,全面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培优做强兴化大米、兴化大闸蟹等特色农业品牌,构建“接二连三”的农业全产业链。“兴化大米”被评为2016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售价平均每斤增长1元,每年为全市农民增收15个亿。突出生态+旅游。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依托千垛菜花、水上森林等自然生态环境,打响“水韵兴化、如诗如画”生态旅游品牌。

  目前,兴化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3A级旅游景区3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家、省星级乡村旅游点13家,荣获中国十大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2017长三角自驾游十强城市”等称号。突出生态+创业。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大突破三年行动计划,制定落实创业富民一揽子扶持政策,不断激发互联网+、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等方面的创业动能。2016年全市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150亿元,网上销售本地农产品38亿元;今年上半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超100亿元,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20亿元。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帮助困难群体富口袋、富脑袋、富生态。

  创新生态机制

  凝聚绿色发展合力

  兴化牢固树立绿色“新标尺”,在推行西北部生态红线保护区域乡镇差别化考核办法的基础上,探索实施全市生态经济差别化考核,将乡镇(街道)按功能区域划分考核类别,创新设置“经济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政治生态”四大板块指标,加大绿色发展考核权重,淡化生态红线保护区域乡镇GDP考核,形成初步考核方案。坚决对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零容忍”,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制度,加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以鲜明导向倒逼形成绿色发展的行动自觉。建立健全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善作为”,严惩“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为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敢为,进一步形成推动绿色发展的合力。

  在刚刚闭幕的兴化市第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市长黄红旗强调,今年该市将围绕《兴化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确定的生态经济发展“八大行动”,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落实区域空间优化行动,完善生态发展布局;落实工业绿色转型行动,促进主导产业升级;落实新兴经济培育行动,推动产业融合创新;落实生态农业提升行动,加快转变生产方式;落实生态治理修复行动,恢复水乡自然风貌;落实环境治理保护行动,呵护水乡生态颜值;落实宜居家园打造行动,建设特色田园水乡;落实创业富民增收行动,致力保障改善民生。王国柱 吴俊翔

标签:

责任编辑:江仲惠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