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两会】南京市政协委员、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孙百军:让孩子们回到母校,还能找到回忆
针对建立学校的问题,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孙百军在今年的南京市两会分组讨论中,也谈及这一话题。他认为,学校的建立要符合科学精准的城市布局规划。孙百军在会议上举了两个例子。第一、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能够对放学时间段的人流起到疏散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安全、交通便利。第二、建立的学校需注重历史的传承,体现校园文化和学校特点。
“学校一旦建立,至少50年之内不能再动一砖一瓦。”孙百军提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孩子们留下青春的记忆,希望孩子们多年后回到母校,还能在一棵树下找到属于自己的回忆。另外,学校的图书馆和体育设施等场所在学校建立时就应规划好相应的物理分割,以便未来对社会开放,在形成全民共享的同时,也能起到节约资源的作用。
孙百军认为,要做好校园建设,一方面应当形成相应的条规来维护建设成果,例如,即使动一棵树也需要通过校委会的批准。另一方面,在前期规划时需慎之又慎,不留、少留遗憾。“我们会邀请最好的园林团队,根据学校的校园文化来设计,把四季色彩的变化、绿化、校史馆都考虑进去。”
记者 成岗
新校区改建,小记者关心“那些回忆还在不在”,南京市政协委员、教育局局长孙百军:
建校后至少50年内不动一砖一瓦
采访时间:2018年1月
采访地点:南京市三牌楼小学
采访对象:鼓楼区政协常委、南京市三牌楼小学副校长陆沛瑜
采访者:南京市三牌楼小学五(4)班 褚瀚阳
三牌楼小学褚瀚阳采访副校长陆沛瑜。
小记者褚瀚阳:陆校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我想代表我们同学向您提几个问题,您最近工作上最操心的是什么事?
陆校长:参加鼓楼区的政协会议,然后监督我们学校新校区的改建。
小记者褚瀚阳:我们也很盼望回到熟悉的校区,可是为什么要改建校园?什么时候可以搬回去呢?
陆校长:一些老旧校舍的改建是南京市民生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和许多学校一样,我们三牌楼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老校,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从原来的三轨、五轨,扩大到现在的八轨,随之而来的教室、功能室、报告厅等配套设施就难以满足周边民生需求及学校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要扩建;再者,原校舍结构老旧,难以达到防御各级灾害的国家安全标准,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师生的安全,所以要改造重建。我们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从设计到用材都是本着“以生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 我们预计通过环保检测后今年9月迁回。
小记者褚瀚阳:我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以前的一些设施,像紫藤长廊、老松树,还会在吗?
陆校长:我们学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设计的时候也充分考虑到这点,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景观。我们三小主张办“有温度的教育”,一定会让老师同学们回到校园的时候既没有陌生感,又更加安全方便。所以这么重要的事情,我一直不放心啊,每一个细节都要落实到位!
小记者褚瀚阳:听您这么一说,我好期待回到改建后的老校区啊!谢谢陆校长接受我的采访,希望我们的学校越来越好!
陆校长:不客气,办大家满意的教育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你们是祖国的希望,小同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好好学习! 记者 谢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