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两会】陈贤兴委员:加大商业开发 弥补地铁运营亏损
陈贤兴委员
“去年我的提案是有关岱山保障房片区的社会治理问题,今年关注的是公共交通出行。”作为连续数届参加南京市两会的政协委员、江苏越时空集团董事长陈贤兴今年的提案是“地铁缓提票价,加大商业开发弥补运营亏损”。
陈贤兴委员告诉记者,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从2005年至今,南京已经实现了9条地铁线共同运营,总里程也排到了全国前三。不久前还和上海一起获得全国首批公交都市示范城市荣誉,这些成绩取得来之不易。地铁在便利城市居民出行的同时,也为拉开城市框架、重新进行区域功能定位、产业结构调整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有效提升了南京的首位度。但随着地铁线网规模的扩张,尤其是这两年对于远郊线路的建设,导致无效里程增多,区段里程客流少,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越发突出。
“我特地翻查了相关资料,2015年地铁运营公布的年报亏损是3个多亿,2016年营收和成本开支的差额超过10亿元,去年的数据还没公布,估计亏损还在扩大,所以近来有关提高地铁票价的声音不少。”日常出行也多选择地铁的陈贤兴坦言自己并不反对提高地铁票价,但现阶段不太合适。因为目前的地铁出行公共分担已经有超过公交车的趋势,市民也越来越习惯选择乘坐地铁。在对公交补贴力度逐年加大的情况下,如果片面强调对地铁提价,既不利于继续鼓励市民公共出行,也降低了既有的民生福利标准。此外,造成地铁运营亏损加大主要是郊区线低客流运营造成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在规划和建设方案上寻求解决方案,而不能用让其他市民买单去补贴这部分市民便捷出行的提价模式来实现。
无独有偶,有关地铁运营亏损加大是否需要提高票价的问题,人大代表、南京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董事长杨涛也持相似观点。杨涛认为地铁价格调整应坚持和同类公共交通出行进行比价。在保持现有比价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综合调整票价。达到政府财政补贴、企业合理收益以及乘客可承受能力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此外,地铁建设要充分利用沿线划拨土地带来的商业价值,加大开发力度。“这一点可以充分学习香港模式,利用沿线和车站周边土地开发捆绑与商铺、物业、广告以及对外技术、投资和服务输出等多元化经营,增加地铁公司收入来源和财务可持续能力。”
记者 陈彦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