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输血”到“造血” 产业富民铺设精准脱贫路
去年12月26日,记者来到灌南县北陈集镇港嘴村采访,巧遇51岁的羊倌孙可华正在照看200只羊。“多亏了县里的农业产业富民政策。”老孙喜滋滋地告诉记者,这些羊他没花一分钱,场地、小羊、饲料都由养殖场提供,他平时只需来这里进行日常照料。现在平均每只羊已长到四五十公斤,下个月就能出栏了。“一只羊能赚四五十块钱,一年要养两三批呢。”老孙说,自己边务农边养羊,这些羊每月能带给他两三千元的额外收入。
去年9月,省农委启动干部挂钩、南北挂钩、科技挂钩、企业挂钩,项目清单、政策清单的“四挂钩两清单”机制,助力省重点帮扶县精准脱贫,12名省农委负责人分别挂钩一个省重点帮扶县,24名省农委机关处级干部分别挂钩一个农业特色小镇,10名年轻干部分别挂钩一个经济薄弱村,结合重点帮扶县的资源条件和农业产业实际,在最短时间内孵化一批经济效益高、带动面广的农业富民产业。
灌南县农委党委委员王新华介绍,由省农委牵头、灌南县大力实施的农业产业富民帮扶项目,确定养羊、葡萄种植、食用菌产业、淮山药和稻渔综合种养等产业富民方向。县农委组织人员挂钩全县11个乡镇,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辐射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经济薄弱村的农民增收致富。山羊养殖作为该县的富民帮扶项目之一,由县农业部门和当地农业技术专家组成产业发展服务队,专门指导产业富民项目的实施和开展。昆港山羊养殖场场长孙建说,他准备扩建5个羊圈,增加2000平方米的养殖规模,让更多农户学习养羊,创造更多的利润。
除了山羊养殖,灌南县的食用菌产业也蓬勃发展。县里正在打造的蘑菇小镇,拥有食用菌工厂39家,其中8家为省级龙头企业。小镇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参与食用菌生产,构建起有效的联农带农和投资分红机制,农民年增收15%,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本县平均水平20%以上,带动周边村庄上万妇女就业。
滨海县把富民与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村镇经济结合起来,扩大脱贫受益面。东坎镇吕滩村副书记吕岩松说,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援助40万元基金,完善当地畜禽合作社的基础设施。“以前我们合作社主要养盐城本地的特色草鸡,今年在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引进市场效益更好的新产品。”滨海农工办黄文军介绍说。
为助推省重点帮扶县精准脱贫,省农委制定两个帮扶清单,一是项目清单,安排1.0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12个省重点帮扶县建设76个农业产业富民项目,预计可带动2000多低收入户和40多个经济薄弱村增收;二是政策清单,争取23项帮扶政策,涉及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9.6亿元,促进12个省重点帮扶县“三农”发展。
依靠产业项目带动,我省扶贫正经历着从“输血”到“造血”、从“阶段性”到“可持续”的转变。 记者 吴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