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厕所革命”
作者题记
去年底,笔者回江苏农村省亲,恰逢笔者的哥哥改造房子,我建议趁此机会修建化粪池,这样不仅方便使用厕所,同时也能提高卫生水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参与以后才发现,乡亲们不仅仅观念上对化粪池的优点没有认识,更重要的是技术上不了解应该怎么做。过去多次回乡,每次都看到家乡在进步,公路通到各村,村里也有了垃圾收集和中转站,小楼几乎每年都在增加,等等,但唯独厕所改变不大。回美国后我专门做了了解,发现化粪池虽不算高科技,历史也并不悠久,但美国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州政府由公共卫生部门管理,实现许可证发放制度,修建、管理化粪池等技术问题都有一整套严格的章程可循。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写下下面这段文字,供大家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对旅游系统厕所问题作出指示,充分体现总书记对百姓民生、城乡文明的高度关切,彰显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入手的务实作风,为新时代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大动力。他在考察调研过程中,走进农户家里,经常会问起村民使用的是水厕还是旱厕,在视察村容村貌时也会详细了解相关情况。他多次强调,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要来个“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
但不能不看到,在基层推进“厕所革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搞表面工程,有的地方花巨资修建所谓的“五星级”厕所,这和总书记所提倡的并不相符。
本人在中国农村生活十几年,在美国生活二十多年。我现在居住的美国康乃狄克州,是介于美国纽约和波士顿之间的人口只有356万的小州,举世闻名的耶鲁大学就在这里,康州也算美国最早开发的州之一,但就在康州,约有150万人生活在没有公共排水排污系统的房子里,按照美国联邦环境保护署的数据,全美国有五分之一的家庭住着没有公共排水排污系统的房子里呢。我现在所居住的小镇有2000多户,95%的家庭和我家一样,这样的住宅只有公共服务公司铺入的电、电话、有线电视,没有自来水,没有公用排水排污系统,难怪有人说我们在美国的农村插队。
但是,过去十多年,我家接待过很多国内来的朋友,他们从来没觉得我们的生活和中国农村的生活相似,周围卫生状况更和经历中的中国农村大相径庭,尤其当他们得知我们这里还在使用井水和化粪池,并且没有公用的排水排污系统后,更是感到惊讶。
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是厕所问题。正是完善的厕所排污系统,让我们感受不到中国农村令人担忧的卫生状况,相反,很多美国人喜欢生活在乡间,排污系统也是立下很大功劳,这个系统核心的问题就是化粪池。
化粪池的历史并不悠久。1860年左右,有个叫约翰牟拉斯(John Mouras)的法国人砌了第一个化粪池,10年后他把化粪池打破以后,竟意外地发现:化粪池里大部分固体残留物都被分解了。1881年牟拉斯获得化粪池的专利,这项发明很快得到广泛应用,1883年流传到美国后,很快在美国推广。但美国真正普及化粪池还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随着建筑材料和化粪池建造成本不断下降,化粪池基本上得到普及。1960年代开始,一些旧化粪池使用寿命到了陆续出现问题,新造化粪池变得供不应求。许多地方政府开始规范化粪池的大小、设计、建造等诸多技术要求,并把化粪池的建造、管理以及残留物处理纳入政府规管范围,建立统一标准,对化粪池的建造、安装、维护、清理以发放许可证的形式进行控管,政府定期对化粪池的技术标准进行修订,使得化粪池的管理法律化、制度化。
笔者没有查到化粪池技术在中国的历史,但化粪池在中国农村显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发起的“厕所革命”无疑应该成为里程碑。这里,笔者结合个人在美国的生活经验和亲身经历,对在中国农村更好地落实总书记指示提几点建议。
要让农户充分认识到化粪池的好处。化粪池的好处至少有三:一是公共卫生。没有好的厕所和化粪池,排泄物很容易污染江河湖泊,容易造成许多病菌通过水循环进入人们的食物,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公共安全事故,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上海甲肝流行,就是部分毛蚶受到人畜排泄物的污染,造成的大规模公共卫生事件。排泄物处理不当会给人民健康带来威胁。笔者几年前夏天回过江苏老家,感到苍蝇多,人容易生病。我认识的有些在美国生活的华裔二代视去中国农村为畏途,主要原因就是卫生状况堪忧。
二是环保。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让世界看到中国奇迹,但同时应该看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现在人们意识到青山绿水的重要,而有好的污水处理系统,尤其乡村每个家庭都有化粪池,防止未经处理的排泄物溢出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一定会对环境保护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是经济适用。城市由于人口高度集中,适合建造大型的污水处理工厂,而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比如中国乡村),建设公共排污系统费用高,也没有规模效应,即使有了管道,维护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单个家庭使用的化粪池就显示出经济适用的好处。这也是美国化粪池拥有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但要改变农村几千年的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中国农村一直认为“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对人畜排泄物的认识,不是作为污物处理,而是作为“农家宝”看待。要让农民接受化粪池排污处理,就需要政府支持的研究工作,研究出一套既卫生安全又能保证肥料使用的适合中国农村的化粪池,并且加以标准化,让农民容易操作。选择部分农村家庭作为示范,让农民亲眼看见、亲身体验新型厕所的好处。
最重要的还是要在政策上倾斜,鼓励农民进行厕所改造,对建造厕所、化粪池给予必要的补贴。这样的补贴要避免流于形式,搞政绩工程,厕所改造不仅仅是“家里装了抽水马桶,用完按钮一按,水一冲,方便又干净”,而是真正把排泄物的处理(化粪池)当作重点来抓。
丁俊琪(作者现在美国从事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