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为民治水兴水护安澜
1月中旬,寒冷天气笼罩着江苏各地。在丹阳界牌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现场,挖机、自卸车、推土机来回穿梭,近百位建设者有序地进行焊接、吊装、箍筋、运料等工作,忙碌的景象给原本寂静的大地带来勃勃生机。
近日,记者走访多处水利重点工程施工现场了解到,当前正值黄金施工季,江苏大地正全面掀起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热潮。2018年,我省还将投资231亿元用于实现治水兴邦、造福于民。
畅引畅排让太湖水“活”起来
碧波荡漾、波光岚影、悠悠烟水……这些都是人们对如今太湖的赞誉。经历过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事件后,人们悟出一个道理:只有清水长流,才能润泽民生。为此,我省重点实施太湖治理,先后建设、施工了走马塘工程、新沟河工程以及江苏建国以来最大的水利单体工程——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
省太湖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何勇介绍,目前正在建设的新孟河工程是国务院明确的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之一,也是太湖流域防洪除涝、水资源配置和水环境综合治理骨干项目,涉及宜兴、丹阳、金坛、武进、钟楼、新北6个县(市、区)。工程实施后,将通过从太湖流域上游引长江水入太湖水质污染较重的竺山湖,增加引江济太入湖水量,加快太湖水体循环,促使太湖整体水体“活”起来,实现太湖与长江畅引畅排。据悉,太湖换水周期将从309天缩短至180天,一年可换水两次。
记者了解到,太湖流域地势低洼,易造成洪涝灾害,新孟河竣工后还可与新沟河、走马塘、望虞河等形成太湖连通长江的引排水系,将湖西区远期防洪标准提高至“50年一遇”,减少因暴雨造成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还为湖西区腹地增加一条清水供应通道,加大了太湖水资源量,增强了区域水资源配置能力。
谱写“洪水走廊”安澜曲
站在扬州万福闸楼上远眺,汤汤淮水如丝带般流向远方,两岸景色如画,这一切正是我省治淮成效的生动体现。近年来,国务院确定将淮河入江水道工程纳入进一步治理淮河重点建设项目中,通过减轻淮河防洪压力,使得淮河水环境得到改善,沿岸万顷庄稼得到保障。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将于今年年内全面完成。
记者获悉,淮河入江水道是黄河夺淮的产物,因此,江淮地区也被称为“洪水走廊”。为谱写“洪水走廊”安澜曲,此次实施建设的淮河治理工程上起洪泽湖三河闸,经淮安、扬州二市十县(市、区)至江都三江营,全长约 157.2 公里,将淮河上中游 15.8 万平方公里洪水的 70% 以上泄入长江。实施后,入江水道可与入海水道、分淮入沂、苏北灌溉总渠、废黄河等工程联合运用,将使洪泽湖大堤的防洪标准达到“100 年一遇”,该工程还能承泄京杭运河西部高邮湖、宝应湖地区的涝水。
省水利厅建设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除了去年已经完工的万福闸加固工程外,淮河入江水道整治还涵盖三河闸、石港站等加固、改造工程。记者了解到,2015年底,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已基本完成初步设计批复的建设内容。目前,正在实施2017年6月经水利部淮委批复的设计变更项目,整个工程计划在今年通过水利部淮委组织的竣工验收。
百亿投资助力治水兴邦
记者了解到,2017年,我省全力推进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全省水利工程建设目标任务120.2亿元,截至11月底已完成投资114亿元,全年完成投资约125 亿元。除治太、治淮两大工程外,还实施了长江治理工程、沿海水利建设工程以及省属及区域治理工程。
在长江治理工程中,镇扬河段三期整治工程正在有序推进,长江干流江苏段崩岸应急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已通过省发展改革委审查。南京周边重要水域如石臼湖、固城湖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水阳江近期防洪治理工程全面扫尾,其余各地长江堤防能力提升应急工程抓紧实施。在省属及区域治理建设中,我省已基本完成灌河治理工程,将通过水资源水环境改善、城市防洪工程提升,实现治水兴邦。江苏经济报记者 张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