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宁“均等普惠”公共法律服务贴心便民
“太方便了。没想到一次就把公证搞定!”新年第一天,在美国打拼的张先生拿着新“出炉”的公证书赞不绝口。
张先生此次因公回国,看到心仪的楼盘想立即下手,奈何归期马上就到,委托买房公证事宜还没着落。“无意中看到小侄带回宣传折页‘江宁区公共法律服务基本项目清单’,其中‘最多跑一次的公证服务’条目立时吸引住了我。没想到江宁公证服务效率这么高。”办完证的张先生连声感谢。
“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就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追求。”南京市江宁区司法局局长刘春明说,为把最优质的法律服务送到百姓心坎上,让城乡居民共享法治建设成果,近年来,江宁区司法局以构建“均等普惠”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抓手,按照“专业性、公益性、便民性”原则,创新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形成全组织网络化、资源一体化、服务标准化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有效保证了各类法律服务资源重心下沉到基层,增强了城乡居民的法治获得感。
列出项目清单,确保公共法律服务“适销对路”
走进崭新的江宁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大厅,宽敞明亮,干净整洁,标牌标识醒目规范,各种服务设施齐全。该中心实行“一厅式受理、一站式服务”,原本过程复杂、多头办理的事项,现在仅在一个大厅就能轻松完成。
针对服务对象、服务标准、服务主体等,江宁区司法局向基层群众、园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服务对象广泛征求法治需求,细化形成了“重点人群法治宣传教育服务”“法律服务行业信用信息查询服务”“最多跑一次公证服务”等32项与群众密切相关、切合江宁实际需要的具体服务项目清单,实现“菜单式”供给、“订单式”服务,确保公共法律服务“适销对路”、精准服务。
“区司法局在细化落实‘全省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制定了‘江宁区公共法律服务基本项目清单’。这个清单的内容和一些服务项目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梅大姐就带着大家去江宁区司法局了解了解。”这是江宁区电视台专题宣传“江宁区公共法律服务基本项目清单”第一期。节目中,江宁本土普法达人梅大姐走进司法局,以百姓视角详解清单内容,让群众进一步了解自己所享有的公共法律服务。
此外,江宁区司法局还通过政府网站、报纸、微信、微博等各类媒体平台,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司法行政服务可以“做什么”。在此基础上,还建立责任清单、反馈清单和督查清单,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运行。
整合资源,多方力量参与让服务更全面
“您好,这里是江宁区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值班律师朱宜笑为您提供法律服务。”1月2日上午,江苏东银律师事务所律师正在江宁区12348指挥中心值班,通过12348平台接待群众来电,为群众提供即时公共法律服务。
“为方便群众,我们有效整合资源,借助信息化手段方便群众,提高了法律服务的质量。”江宁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业国强介绍说,江宁区司法局全方位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积极搭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12348信息化平台(热线+网络)和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把分散的法律服务资源整合起来,与综治、公安、民政、市场监管、住建、城管、教育等部门信息实现共享,形成了上下联通、部门联动、专业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格局。
在此基础上,整合180余名司法行政工作人员、1500多名专兼职调解员和300余名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等力量,建立由“一团三大队”和N个专业服务支队组成的“1+3+N”公共法律服务团队,在区市民服务中心、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以及企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建立“法治驿站”,经常性地走村入户,深入了解群众法律诉求,化解群众矛盾,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虚拟与实体“一线联”,让群众享便利
“朋友向我借钱,请问借条的规范格式是什么?”“我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想去一家单位实习,需要签合同吗?”微信群里冒出了许多类似法律咨询,一会儿就有人进行专业解答。
这是汤山街道古泉社区法润民生微信群每天都会出现的情景。近年来,江宁区司法局践行“脚板+指尖”服务理念,积极推进“智能化”服务,提出“互联网+公益法律服务”发展模式,打造智慧法务“智能机器人”应用模式,指导全区201个村(社区)全部建立由法律顾问为管理员的公益法律服务“村(社区)法润民生微信群”服务网,初步形成“一村一社区一法律顾问一微信群”村级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
紧扣“均等化”要求,针对偏远农村、机关单位、厂矿企业、中小学校等不同需求群体,采取定期法治课堂、送法下乡、组建重大矛盾纠纷巡回调解庭、法治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灵活开展法律咨询、矛盾调解、法治宣传等各类精准法律服务。把握“多元化”趋势,把“公检法司”等各部门调解力量组织起来,为群众提供多元化法律服务;动员社会志愿力量,组建专业法律服务团队,采用“一事一策一团队”模式开展精准法律服务,回答各类法律咨询,积极提供纠纷解决方案,受到社会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