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雨花台区改造老旧小区 打磨精品工程
原标题: 雨花台区系统筹划、整体提升,以群众满意为依归—— 改造老旧小区 打磨精品工程
昨天,普德村路沿线片区整治工程已经进入收尾期,道路两侧面貌焕然一新。新式“摩天轮”立体停车库,解决了沿线居民停车难问题。 本报记者 冯芃摄
雨花新村片区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是雨花台区建设年代最久、面积最大、人口最密集、改造难度最高的老旧小区群。去年初,该区将其列入“攻坚”目标,基础设施陈旧、停车难、无物业管理、公共服务缺失等老旧小区的共性难题被一一破解,打造了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的精品工程。
系统筹划、整体提升,打磨老旧小区改造精品工程
把车停在20米高的天上是什么感觉?刚刚过去的元旦,雨花新村普德村的居民就体验了一把。在普德村路右侧的一处空地上,5组循环式立体停车库像小山一样耸立,把车开进“山脚下”的车位,立体车库像摩天轮一样呈椭圆形转动,不一会儿就把车送上了近20米高的天空。取车时,只要在电脑上输入对应的车位号,爱车便自动转到底部,不到一分钟就取车完毕。
“这种立体车库,两个地面车位的面积能停12辆车,停车难问题大大缓解。”家住普德村128号的杨先生高兴地说。
雨花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我市首个建在老旧小区中的“摩天轮”式停车库,由该街道引进社会力量,利用拆违后留出的空地建设。在普德村路沿线,这样的立体停车库计划建设18组,车位将达230个。在车位增多的条件下,有关部门逐步取消原有路面车位,释放空间用来设置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逐步实现人车分流,改善了街巷支路的通行能力和行车秩序,提升了老旧小区的居住品质。
以人为本、系统筹划;整体改造、打磨精品。这不仅是普德村路片区改造的具体做法,也是雨花台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普遍奉行的准则。去年初,该区区委、区政府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进行总体部署,要求始终从回应老百姓关注的“热点、切实解决旧城“痛点”、提升老百姓生活品质出发,立足于系统改造、整体提升、长久效应,打造精品品质,实现老旧小区公共服务功能的有效提升,受到群众普遍称赞。
聚焦“痛点”,围绕居民需求,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从道路入口开始,施工单位完善游园小广场,清除不合理的台阶和路牙,方便中老年人休息聊天、跳广场舞;小学、幼儿园区域增设长廊和休息区,为接送孩子的家长提供休息设施;增设路灯系统,结束长达40年的黑路历史;强弱电下地,消除“蜘蛛网”对天际线美感的破坏;完善道路功能,增设人行道,保障老人、孩子的安全;小区内拆违腾出的空间,建设非机动车停车棚、休闲设施、群众运动设施、绿化等,大力改善生活环境;结合后山游园建设,开辟连接二化机、能仁里片区的通道,进一步分流高峰时段的人流;增设监控系统,确保社区安全无死角……
普德村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聚焦“痛点”,围绕“人性化”,从居民实际需要出发,不搞“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最终赢得居民点赞。
不仅如此,雨花台区和雨花街道还以普德寺复建为契机,努力彰显老旧小区文化底蕴。根据片区内有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以及片区内老人居多的特点,以暖色调为主展开各项设计,突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传统道德精神与“普德”相呼应,让居民置身社区中,就能感受深厚的文化氛围。
建管并重,精细管理,确保整治改造成“民心工程”
“我们要参照新加坡模式,把大楼打造成邻里中心,除满足生活服务需要,还能成为邻里交流的好去处!”
“老小区居民商业服务匮乏,去最近的沿街门店都要20分钟,综合楼应该建成4000平方米大型超市。”
“社区商业最离不开美食,我们要把品牌美食开进社区……”
作为新建与改造结合、全面提升老旧小区公共服务功能的主要工程之一,雨花新村社区即将迎来全新的社区服务中心大楼。上月26日,14家商业管理公司在该社区的小广场上路演,“晒”出本公司的规划设计方案,由台下数百名居民通过微信、选票等形式投票——社区服务中心怎么建,不由区、街领导说了算,而是居民自己选。
“老小区居民生活品质的切实提升,光靠建硬件还不行,精细化的管理很重要。”雨花街道相关负责人说,让群众参与社区服务中心的方案设计,只是引导群众自主管理、民主决策的一个方面。在雨花新村整治工程实施前后,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始终紧紧抓住群众工作这个关键环节,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群众工作,嬴得了片区居民的理解、支持,保证了整治工程的顺利推进,确保了老旧小区改造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人民群众的‘痛点’,是我们民生工作的发力点。”雨花台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在雨花台区表现得非常典型。该区将继续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攻坚“补民生短板”,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本报记者 查金忠 李凯 本报通讯员 沈晓莺 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