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惠享民生 > 正文

扬州大数据平台助推全国耕地质量提升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12-28 15:32:00

  一个地级市的耕保站,承担着国家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国家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平台、江苏省耕地质量管理数据中心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并采集耕地、肥料、墒情等数据,为各级政府机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为农户等社会大众提供技术服务与咨询,推进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化肥减量增效使用。承担这个重任发挥重要作用的,就是扬州市耕地质量保护站,为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据介绍,从2011年至2017年,扬州市累计推广数字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达4300万亩次,配方肥应用达65万吨,在实现全市粮食连续增产的同时,肥料利用率提高了4.5%,同时还减轻了由于滥施化肥、肥料流失所造成的农业面源染,实现节本增收达18亿元,取得了很好的减量增效效果,既提升了耕地地力,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近年来,基于自主研发的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江苏省土壤墒情监测系统为基础,该站应用云计算技术整合耕地、肥料、墒情等数据,建设国家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研究出一套化肥减量增效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新装备,指导农民科学施肥。

  新技术:以全市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行政区划的集合为施肥指导单元,实现了指导单元数字化,并综合应用目标产量预测等模型为每一个单元推荐施肥方案,实现配方设计数字化,该技术已写入《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新机制:应用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设计县域主推作物品种配方,建立大专院校、企业、基层农技人员等专家的会商机制,完善施肥模型及配方,发布到国家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该机制模式已在全市、全省推广应用,每年承办全省数据审核与配方发布工作。

  新模式:建立了县有一个系统、乡有一幅图、村有一套表、农民有一张施肥推荐卡、在肥料销售点一次购齐全部肥料的“五个一”新模式,已在全市、全省推广应用。

  新装备: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化肥减量施用。

  在服务方式上,他们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其手机短信平台,2013年就开通全国统一号码,全国手机用户只需发送一条田块编码或含有田块位置(经纬度)的短信,即可收到该田块的土壤养分、施肥方案、耕地等级等短信回复。带有GPS功能的智能手机,发送一条含有经纬度信息的位置短信,即可收到所在田块施肥方案短信。截止目前,全年发送配方肥方案短信300多万条,成功绑定手机号码9415个;实施的微信服务,用户在界面中通过发送位置短信或施肥指导单元图代码和地块编号,可以免费、方便查询耕地等级、施肥方案、土壤养分等信息,指导农民科学施肥;触摸屏查询系统,让农民在肥料销售点通过点击、浏览触摸屏,查询到自家田块,即可获取相应配方施肥方案,直接在肥料销售点购买。目前,全市触摸屏查询系统均有分布,其中邗江结合村村通服务已基本全覆盖;在智能化配肥系统上,农民在触摸屏上查到施肥建议后,只需输入自家的田亩数,点击配置配方肥料,机械即可现场为农民准确配置所需的氮肥、磷肥、钾肥等单质肥料,真正实现个性化的配方肥料,一块田即一个配方肥。目前,仪征、宝应开展配肥服务。

标签:

责任编辑:潘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