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一批新型研发机构落户南京栖霞区
2017-12-25 09:04: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马立 于洁尘 王聪  
1
听新闻

  原标题:上岗3月,科技镇长引来“金凤凰”

  本报讯(记者 马立 于洁尘 王聪)南京南邮通信网络产业研究院、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总院和光声超构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5家新型研发机构,近日陆续落户栖霞区,“两落地一融合”工作高速推进,硕果累累的背后,少不了“红娘”的牵线搭桥。栖霞区人才办负责人本月22日接受采访时介绍,该区“科技镇长团”成员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和资源、多方联系接洽,促成了一批校地融合项目的落地。

  上月28日,我市“两落地一融合”第一批项目新型研发机构集中签约,31个集中签约的项目中,栖霞的两个项目都是科技镇长引进的。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王磊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任职南邮信号处理与传输研究院副院长,目前挂职区人才办副主任兼栖霞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此次签约的南京南邮通信网络产业研究院项目,就凝聚了王磊的大量心血。

  王磊长期从事移动通信、智能信号与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在学校期间,他就发现,通信网络领域的产业化值得深入研究分析。“我一直有个遗憾。前些年,南邮一个国家级的科研平台,因为外市给予的条件优厚,整个团队都被挖走了,这样的情况不应再出现。”王磊说,“今年8月,我作为科技镇长来到栖霞。街道副书记不能白当,得实实在在利用自身优势为地方做贡献。”王磊介绍,报到后他就开始对接学校和地方部门,而在我市提出“两落地一融合”的工作部署后,他的跑动也“提速”了,先后9次修改合作方案,终于在11月28日,将南京南邮通信网络产业研究院落户在了栖霞。“镇长”穿针引线、校地一拍即合,短短3个月,促成了这一注册资本3000万元的新型研发机构正式签约。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讲师邓泽燕也是科技镇长之一,她目前挂职仙林软件园管委会副主任。来自南大的她人头熟、资源多、懂实情,因此,栖霞首批签约的南大项目,对接和联系都靠她的跑动和督促。

  全省统一实施的“科技镇长团”项目落户栖霞区已有5年多时间,先后有6批共78人次的高校专家下沉街道、园区等当起镇长、主任。他们既是高校海归博士、教授,同时也是基层分管领导,“一手托两家”的职责,让他们在助力校地合作上具备“天然优势”。

  南理工法律顾问施君副教授挂职栖霞区副区长已近两年,是今年的“科技镇长团”团长。他说:“今年的14个镇长到岗后,主动出击,多方寻找项目和人才。”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郭金挂职尧化街道副主任,他把“寻访范围”锁定在北京区域他熟悉的高校;上海交大的李璨现任金港科创园副主任,把目标从上海高校一直延展到他在美国留学时的“海外资源”;挂职龙潭街道的王慧是中科院合肥所副研究员,她找到西南林大的荷花研究专家,为“水一方”引进新品荷花;挂职八卦洲街道的滕年军,则想把母校南京农业大学的优势引进江中丽岛……

  科技镇长的足迹遍布北京、上海、重庆、杭州、成都等地,打着“飞的”寻找校地合作的机会。5年来,他们累计赴全国13个省(市)的70余所高校开展合作,对接各类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需求2300余项;累计引育高层次人才1200余人,促成800余项产学研合作。

  本月15日,西岗街道科创中心举行了一场人才沙龙。15家企业上台路演,其中包括宁昱通交通科技公司,公司总经理李志斌是美国海归博士,经科技镇长引进园区后,街道还积极帮他融资。该街道科技镇长陶赋雯介绍,牵线搭桥落实项目后,还应扎扎实实地帮扶企业发展。街道定期举办这类活动,吸引了众多投资方前来考察,西岗科创中心虽然规模小,但已汇聚了20多家人才企业。

标签:
责编:江仲惠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