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惠享民生 > 正文

0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思路披露,欢迎市民建言献策

来源:中国江苏网-扬子晚报   作者:仇惠栋   2017-11-23 09:00:00

  中国江苏网11月23日讯 未来南京城市将有哪些变化?全新的发展蓝图将邀请市民共同参与。11月22日,南京市规划局组织召开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新闻通气会,公布了新一轮总规修编的最新情况。这份蓝图近期规划2025年,远期至2035年,展望远景至2050年。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仇惠栋

  南京城镇化率已达82%

  南京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有着近百年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的城市。解放后南京市经国务院批复了四轮总体规划。现行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有效地指导了南京市近十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2016年,南京全市总人口增长到827万人,城镇人口678万人,城镇化率上升到82%。如今,南京的多中心城市格局基本形成,按照现行总规提出了“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的空间结构,东山、仙林副城建设加快,综合功能不断提升,江北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记者了解到,本轮总规举办了多场针对特定人群的专场座谈,在8月31日的国际人士专场座谈中,英国人弗兰克(FrankHossack)先生就说道:“我在上海和南京两个城市都生活过,南京有很好的乡村,我们周末去乡村只要20分钟车程。但是如果你在上海,你可能必须开车到南京来才能享受到乡村风光。”其实,这背后根本原因是南京多心、开敞、组团的城市格局,城市与自然融合、城市尺度合宜。南京从1980版的第一轮总体规划中就一直坚持多心开敞、组团发展的理念,在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中都一直坚持,这为塑造魅力南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山水林田湖城”和谐共生

  南京规划局总规划师何流介绍,此次修编首次由市委市政府全程督导,“南京2035”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将回答一系列重大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新时代南京的新定位、新目标、新格局和新路径。这次规划修编将结合南京特大城市实际情况,立足全球视野和长远发展,明确南京2035乃至2050战略定位。在推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国家战略中,南京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建设一体化发展的南京都市圈。

  对于南京城市特质有很多经典概括:六朝古都、山水城林、博爱之城……在新一轮的城市总规中,如何发掘和彰显城市特质?这次总规修编中有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提法。何流介绍,在新一轮的总规修编中,要建立山清水秀、韧性安全的生态框架,确定人口和土地政策导向和发展规模,实现可持续发展;划定一线(永久城镇开发边界、生态控制线两线合一)两区,建立“山水林田湖城”和谐共生的理想空间格局。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这次则提出了要强化“古都风貌、江南风韵、国际风尚”的城市特色。

  此外,南京还将建设“弹性适应”的空间管理制度,针对不可预期的重大事件和重大项目,通过规划“留白”,在空间和功能布局上积极应对。

  欢迎市民建言献策

  这轮城市总规将更加关注百姓家门口的事。何流介绍,新一轮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把人的需要和全面发展作为规划的重要考量,构筑5-10-15分钟生活圈,在指标体系的选取上更加关注市民的获得感和体验感。注重支路网和慢行通道建设,着力提升城市的宜居品质,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创造宜居宜业、安全舒适的空间环境。

  公众参与是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南京城市总规修编的公众参与方式也进行了创新,南京市规划局副巡视员孙银根介绍,这次将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实施、评价全过程的公众参与。接下来将全面启动面向南京市民的问卷调查。市民可通过规划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规划网站、电子邮箱和热线电话等各种渠道提出意见和建议。

  公众参与主要渠道

  规划政务微博:南京规划

  微信公众号:南京规划

  规划网站:http://www.njghj.gov.cn

  热线电话:025-84733806

  电子邮箱:1540029649@qq.com

  邮寄地址:南京市鼓楼区高家酒馆15号

  南京市规划局(邮编:210029)

标签:

责任编辑:丁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