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惠享民生 > 正文

0

主城众多医院挺进新城、下沉社区 南京频频出招填补医疗资源洼地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李芳 顾小萍   2017-11-13 10:32:00

  昔日的医疗资源“洼地”,正成为我市未来几年下大力气填补的“重地”。记者近日获悉,继市中医院南迁至南部新城后,南京红十字医院将东迁至银龙片区,打造具有三级康复水平的二级甲等医院,未来周边20平方公里内居民看病更方便。南京医疗机构布局将呈现出新局面。

  多年来,南京的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于主城。以秦淮区为例,明城墙以内集中了全区80%的医疗资源,其中包括7家三级公立医疗机构,而城墙外却连一家二级公立医院都没有,“西密东疏”的不合理布局导致市民多次向12345热线投诉。

  秦淮区卫计局局长金宝强介绍,回应百姓关切,优化区域内医疗资源布局,该区提出构建“11122”的医疗卫生体系,即建成1个东部医疗中心,1个公卫中心,“1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布局调整首先从红十字医院东迁工程开始。

  作为南京地区的惠民医院,位于白下路的红十字医院承担着全市低保和低保边缘户的就医托底任务,但在寸土寸金的城中已经没有扩张空间,目前总建筑面积不足4万平方米。新的红十字医院将整合朝天宫街道的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东迁至银龙片区LG南侧地块,总建筑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金宝强说:“目前红十字医院东迁工程已开始与相关部门对接,明年启动立项,争取2019年正式动工。”

  据悉,东迁后的红十字医院将作为东部医疗中心,打造为具有三级康复水平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与新的南京市中医院形成呼应,最大程度方便老百姓就医。

  “随着市中医院南迁、红十字医院东迁,南京城东南区域内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可谓‘齐活’,这正是居民迫切需要的合理的医疗就医体系。”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和东南片区一样,随着近年来全市医疗布局的不断完善,我市江北、河西等地区的就医结构体系也正日趋合理与完善——

  儿童医院河西院区开诊后,不仅极大缓解了广州路院区的就诊压力,也给主城交通“减压”;市第一医院河西分院的开诊,补齐了河西长期没有公立三级综合医疗机构的短板;江北地区,随着中大医院大厂分院的运营、鼓楼医院江北分院的建成,老百姓跨江就医的难题得以解决。

  一方面,南京通过优质资源外扩,合理布局医疗资源;另一方面,在新医改的驱动之下,南京也在以调整结构、提升能级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医疗功能。

  记者了解到,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仅占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数的8.35%,90%的床位资源集中在二、三级医院,不利于“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就医格局的形成。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慢性疾病的高发,老百姓对康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没有病房的社区医院,又怎么能承接得了大医院转下来的病人呢?”金宝强说,秦淮按照建设健康强区的规划,未来3年内,将大整合大调整使区内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成为规模超过5000平方米的标准化中心,每个中心设置20张以上康复床位。其中,红十字医院搬迁后的门诊楼将变成中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大光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金城医院;扩建蓝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红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整体搬迁至汇景和园片区;而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整体搬迁至西街地块;另外,还将在区域范围较大的南部新城和光华路街道各设一家分中心,补齐东部、南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短板。

  鼓楼卫计局副局长庄永忠告诉记者,近年来,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该区新建或扩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康复床位,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功能。例如,2019年将建成投用的小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将达到50张。规划进行扩建的华侨路和宁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将设置一定的病床数。

  市卫计委医政处处长李正斌介绍,按照我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每个中心都必须配备一定量的康复设施,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目前我市新的标准化卫生中心建设时,康复病房都是“标配”。不少地处老城、空间有限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致力通过分中心建设或与养老机构合作等模式,为居民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真正实现“大病在医院,小病回社区。”

  本报记者 李芳 顾小萍

  本报通讯员 陈思平 凌静

标签:

责任编辑:苗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