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让“四无”企业强起来—— 记东强股份掌舵人王子纯
最美人物
中国江苏网11月9日讯 “东台最强!中国东部最强!世界东方最强!”11月2日,在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室,记者端详着印有“中国东强”字样的茶杯,董事长王子纯用一口地道的东台话,向记者解释“东强”二字的深意。
1985年,东强的前身邮电部第三研究所东台通信器材厂成立,这是东台市头灶镇的一家乡镇企业。在东强公司陈列室里,一张青瓦厂房的泛黄老照片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放在一起,无言地讲述着东强人的艰辛与拼搏。
30年前王子纯到厂任副厂长时,工厂一无资金,二无市场,三无人才,四无技术,是典型的“四无”企业,濒临倒闭,资不抵债,大账上还挂着47.6万元赤字。
不管多糟糕,担子仍得挑。东台通信器材厂以邮政业务为主,电缆产品单一,只有3个规格型号的普通市话电缆和两个规格型号的局用电缆。为了打开销路,王子纯跑到武汉等地调查市场,路费还是卖了自家的猪才凑齐的。
第一张订单是王子纯与天津市邮电公司签订的。当时他以邮电部第三研究所的名义出席一个产品订货会。“会间,我大胆地向客户介绍我们的产品,赢得了信任。拿着几千万元的订单,高高兴兴回到厂里,谁知生产部门却告诉我,企业根本生产不出来合格的产品。”王子纯说。
“当头一棒啊!交货时间定在3个月后,没有退路。”当年山穷水尽的场景历历在目,王子纯坦言,科技创新太重要,只有创新才能救活企业。求贤若渴的他四顾茅庐,从南京请来刚办完退休手续的资深电缆专家孟鑫华。问题接踵而至,专家给出设计方案,厂里设备生产不出来,三层工艺必须采用进口设备,而购买设备的周期要6个月,赶不上交货。
王子纯打听到上海一家企业有这个设备,便拿着设计图纸请求加工,对方提出的要求是“得到这批订单的全部利润”。王子纯一咬牙:“这是唯一的办法,宁可亏本,也要保证按时供货。好在订单完成,质量过关,进口设备也买回来了,后面的订单终于能自己生产。”
王子纯深知,办企业,自己最大的困难就在于知识的缺乏。2002年,他去德国学习考察,住地下室、吃泡面,白天考察电缆企业、晚上总结梳理。虽然吃不好、睡不香,但王子纯收获满满,不仅学到高端产品研发的新知识,而且拓展了欧洲市场,实现东强数缆外销零的突破。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列车平均运行速度只有48km/h,而东强研发高性能内屏蔽铁路数字信号电缆时,正处于中国铁路第四次大提速的2001年。这个由王子纯主持的铁路数字信号电缆项目,采用物理发泡新技术,对工艺流程进行全新设计,攻关3个多月,拿出的产品不仅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而且打破国外垄断,每年为国家节省铁路建设投资数亿元。高性能内屏蔽铁路数字信号电缆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自主创新的发明专利,“草根”发明家王子纯于2008年初站到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
“质量不合格,产品宁可变废品,也绝不出厂门。”东强对品质孜孜以求,对创新人才也格外重视——聘请国际顶级的线缆专家当顾问;与哈尔滨理工大学联合办学,一次性培养55名技术工;将外出培训、出国考察学习的机会优先给技术人员;建成东强人才公寓、员工功臣楼,连员工宿舍都是“三星级”。员工徐亚东说,工艺技术员唐秀芹去年仅专利申报一项就获得1万多元单项奖金。
去年,东强实现销售额近7亿元,所生产用于高铁建设的电缆线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3%。
阑珊秋夜,寒气凝重。刚刚获评为江苏“最美双创之星”的王子纯收拾行囊,忙着到上海办理签证,明年1月6日又将赴美参加国际电缆行业展会。虽已年过花甲,王子纯仍有一股子拼劲。镌刻在厂门口大理石上“攀登产业高端,实现强者梦想”的标语,总让他内心升腾起一股激情澎湃的力量。 本报记者 卞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