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惠享民生 > 正文

0

镇江市京口区“善行义举榜”催生“好人群体”

挖平凡善举 引春风化雨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晏培娟 朱新法   2017-11-05 07:22:00

  镇江市京口区孟城社区办公室门口,竖有一面“善行义举榜”,榜上表彰的是本社区居民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先进事迹。办公楼里有一间“好人馆”,“好人馆”里也张挂着本社区和周边社区的好人好事。吴正宝就是“善行义举榜”的上榜者,这位69岁的社区居民几乎每天在社区活动中心忙碌。原来,孟城社区是个涉农社区,居民都是被征地农民,不少居民不在本地工作,孩子放学后无人照料。老吴就跟一些退休教师、老干部一起办了“四点半学校”,每天下午四点多本社区的孩子放学后,老吴等人接孩子过来,给孩子们讲故事、教书画、做手工。“四点半学校”一办就是十多年。

  这样的“善行义举榜”,京口区所有居民小区里都有。徐光明也是其中的上榜者,58岁的他家住京口区谏壁街道,平时蹬三轮车给人送货。不过他还有一个“副业”,就是给身患疾病的独居老人陈杏生送饭送菜。81岁的陈杏生是徐光明的邻居,10多年前,他的老伴和小儿子相继因病离世,只留下大儿子与他相依为命,没想到后来大儿子也被查出重病入院接受治疗。接踵而来的打击,让老人再也支撑不住,突发脑梗入院,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徐光明听说后,立刻表示:“今后陈老的一日三餐由我来送,管饱。”从此以后,没有血缘关系的徐光明成了陈杏生的亲人,6年多来风雨无阻,即使自己生病,也会让妻子顾静给老人烧好饭菜,按时送到。陈杏生老人说到徐光明,就连连夸奖:“他比我儿子还亲呢!”

  京口区委书记殷敏说,人民群众期盼的“高水平”,不仅要有更高的收入水平,还要有更高的精神文化质量。建设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社会,是发展的新境界,这需要从上而下的引导,更需要基层居民的自觉参与。京口区的“善行义举榜”让人们带了一双发现的眼睛,一个个身边好人被“发掘”出来——

  45岁的杨凌是健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花山湾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多年来,她给每一个前来就医的病人留下电话号码;遇到没有手机的老人,就把电话写在病历上,以方便病人随时找到她。十几年来,杨凌的手机号码一直没换过,始终24小时开机。花山湾社区慢性病患者有1万多人,都得到过她的悉心照料和治疗。她的事迹传遍社区,被誉为“最美社区医生”,并荣膺“中国好人”称号。

  1929年出生的江青垣,早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长期从事机械电器设计工作,20世纪80年代回到镇江京口区,任教于高级技工学校。自1995年开始,连续20多年,他以“吴明是(无名氏)”“郑江人(镇江人)”等名义向市慈善总会、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等部门捐款,共计14.8万余元,并匿名资助20余名困难学生。后来,媒体记者通过多种渠道才了解到老人的真实身份。

  70岁的老党员陈广德住在江一社区,社区有一对老夫妻已经90高龄,跌伤后一直坐轮椅,进出很不方便,老陈对他俩说,我比你们年轻很多,有什么事情随时打电话给我。此后,老陈就成了老夫妻的“亲戚”,每天上门帮着做事。老陈还带头发动社区老党员一次次给贫困家庭捐款。他说,看到身边人的先进事迹,感觉自己多做点好事,心情也特别愉快。

  55岁的孟家富拥有一家颇具规模的民营企业,当上级部门要求他担任孟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带领原为农民的社区居民一起致富时,他二话不说,把主要精力放到了社区。富有经营眼光的他发现社区紧挨着江苏大学,就带着乡亲们一起发展“校园经济”。如今,社区居民光房屋出租收入就达五六百万元,社区集体资产接近7000万元。谈到担任社区党总支书记的报酬时,孟家富呵呵一笑说,担任书记不是为了拿工资,每年捐出去的钱远超工资。“江青垣靠自己的工资积蓄资助这么多人,我为乡亲们做点事还要报酬吗?”

  “善行义举榜”催生了一个个“好人”。3年来,京口区有4人当选“中国好人”、6人当选“江苏好人”、17人当选“镇江好人”。“及时发现并宣传一个个平凡人的善举,对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起到了春风化雨的作用。”京口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何广林说。

  

标签:

责任编辑:薛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