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调解试点 拟筹建江苏(南京)知识产权仲裁调解中心
本报讯 (经济报记者 杜颖梅 通讯员 张 锋)随着保护意识的增强,知识产权纠纷正进入高发期。如何便捷、高效、多元、畅通地解决知识产权纠纷?记者从昨日在南京举办的2017年全国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调解座谈交流活动上获悉,仲裁与调解正成为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新渠道。我省在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试点后,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建设,构建知识产权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目前正积极筹建江苏(南京)知识产权仲裁调解中心。
2014年,我省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知识产权纠纷调解试点省市之一。截至目前,全省52家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构积极协助知识产权局或接受人民法院委托,开展专利纠纷调解工作,其中共授受法院委托调解案件500余件,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在某品牌白酒的商标侵权案件中,白酒的供货商请求当地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对其供货的27家超市的涉嫌侵权案进行调解,最终达成调解协议:供货商对原告进行一定赔偿,原告向法院撤诉。
2016年12月,省司法厅批复省发明协会,成立江苏省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这一行业性调解组织,省级层面在司法、行政之外又多了一条知识产权纠纷化解新途径。与此同时,常州、南通、苏州等13个设区市也陆续成立了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目前,全省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已独立调解成功29件案件,当事人主动请求调委会调解案件38件,其中调解金额最大的案件为157.5万元。
2015年10月,南京仲裁委员会会同南京市知识产权局、工商局、版权局共同成立了南京知识产权仲裁院,这也是全省第一家专门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仲裁工作平台。2017年,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和南京知识产权仲裁院又联合申报并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调解试点。据了解,该试点项目正在积极筹备建设江苏(南京)知识产权仲裁调解中心,重点关注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南京江北新区以及丹阳眼镜城、南通家纺城等特色产业园区,探索建立专利仲裁工作机制。目前,我省已建立起一支100多人的调解员队伍,覆盖了机械、化工、生物医药、电子、新能源等多个技术领域,以及一支50余人的专业仲裁员队伍,共受理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调解案件60多件。
相比于司法程序相对漫长、维权成本过高来说,仲裁调解的优势显而易见。“通过仲裁解决知识产权纠纷可以快速结案、省时省钱。”南京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施展辉介绍说,从南京仲裁委员会已审理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看,从立案到结案平均用时60天左右,最短的不到30天,明显短于法院的诉讼审限,并且收费总体较低。与此同时,仲裁调解还有专家断案、尊重当事人意愿、程序灵活、利于保密、执行力强等优点。
与会业内人士也表示,知识产权仲裁与调解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困境。比如,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并未对知识产权可仲裁范围进行明确规定,故而存在较大争议。仲裁机构和调解机构目前受理知识产权案件数量比例较低,且大多数为合同纠纷,侵权纠纷、权属纠纷很难进入仲裁程序。同时,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仲裁调解的认知度也较低。
省知识产权局政策法规处处长肖桂桃表示,下一步,江苏将继续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调解工作流程,强化知识产权仲裁调解的广泛宣传工作,同时兼顾省内特色行业和产业园区,组建行业性的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知识产权大调解衔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