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惠享民生 > 正文

0

人在干“云”在算,这里——给城市治理装上“最强大脑”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2017-10-17 07:12:00

  中国江苏网10月17日讯 来自记者联系点的报道

  城市上“云”端、大屏幕动态监测、大数据实时管理,这样的高科技以前只出现在电影里,但在苏州市吴江区太湖新城,这样的“智慧城市”有了可触摸的现实版本。

  太湖新城的智慧信息管理中心,将城市管理范围做成一张“电子地图”,地图上链接环卫、城管、市政、安监等多个部门的“大数据”,将整个城市纳入实时、动态管理。通过手机定位,中心大屏甚至能够直接看到街头市政和执法人员,实现国外大片里的“总统指挥到士兵”。

  “花园路虹兴小区附近,路面有垃圾。”“好嘞,马上清理!”16日上午8时许,太湖新城,城区环卫中心环卫工人庞四海手腕上的黑色智能手环突然滴滴作响,按下接听键,收到片长指令,老庞立刻前往花园路。与此同时,智慧信息管理中心的电脑屏幕上,实时显示出老庞的移动路线。

  “看,这一个个黑点都是我们环卫工人,这个移动的就是老庞,已经快到指定地点了。”智慧信息管理中心智慧环卫平台工作人员吴纪峰手指屏幕告诉记者,平台不仅会自动记录环卫工人每天走多少路、干多少活,对环卫公司也可以精准考核。“多少个工人就显示多少个点,垃圾车路线屏幕上一目了然,全程监控,违规就处罚。”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叠加各种“大数据”的智慧信息管理中心,为吴江太湖新城装上“最强大脑”,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都展现出喜人变化。

  西塘社区基层网格长张叶不久前接到平台派送的工单,中山北路已搬迁的土管所大院,被隔壁图方便的居民在院墙上凿了个门。张叶一个电话,网格内的城管队员迅速赶到现场。当天,院墙修复完毕,张叶在手机APP上分别勾选了“工单结案”和“城管配合”两个选项。

  “以前解决此类事,最快也要三天。”张叶说,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卫生死角属于环卫,管道问题属于市政,但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是公务员,社工根本喊不动,小区围墙成了执法壁垒。

  现在,智慧信息管理中心将太湖新城划分成226个基层网格,社会综合治理联动指挥中心的工单直接派给网格长,网格长能与执法部门直接联系。网格长拍照上传处理结果进行结案,如果只是一人完成,则系统分数记2分,与部门合作完成,网格长和部门可分别记5分,分数直接与年底评优以及奖金挂钩。

  “早些年,年底部门评优,避免不了人情关系打招呼。”太湖新城综合执法局副局长高杏林调侃,“现在考评就看平台打分,靠制度不靠感情。社工和部门捆绑打分,社工以前喊不动的人,现在一喊就到,部门力量下沉了,工作效率提高了。”

  马路上,疯狂的渣土车变得“温柔”了。

  “看,这几辆车子已被纳入黑名单,多次违规后,系统自动取消了这些渣土车的营运资格。”智慧信息管理中心智慧渣土平台工作人员戴君斌轻点鼠标,违规渣土车的车牌号等信息立即跳了出来。太湖新城为区域内300多辆渣土车安装GPS定位系统,超速、超高、超重、跑偏会自动记录,每个工地出入口都安装摄像头,出工地时轮胎是否干净,扬尘有没有处理也都纳入实时监控,出现违规先警告再罚款,违规次数多了平台直接取消营运资格。

  “太湖新城渣土车最多的时候有600多辆,全靠十几个人管理,很难抓到现行。”戴君斌说,就算逮到也容易发生权力寻租,塞条烟就不了了之。“现在我一个人就能监控几百辆车,而且处罚起来有理有据,电脑记录着数据,违章一查一个准。”

  智慧信息管理中心作为太湖新城的大脑,集纳来自12345市民热线、区委书记区长信箱、东太湖论坛、“吴江12345”公众微信号等各种渠道的“大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太湖新城实现“治未病”,从源头消除城市治理痛点。

  “胜地公园附近的立交桥下有个路口,平时没有卫生问题,一到周末就有监督员拍到脏乱差,烧烤竹签、卫生纸、塑料袋扔得满地都是。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周末去胜地公园游玩的人多,人流车流在拐弯时直接把垃圾扔地上。在公园出口增设垃圾桶,双休日增派环卫工以后,路口的卫生质量明显改善。”太湖新城综合执法局局长王雪良说,时间越长,中心积累的信息和数据越多,中心就会越来越“聪明”,甚至能“提”意见。

  “比如通过联动指挥中心平台我们发现,梅雨季节动迁小区投诉道路积淹水的工单格外多。今年夏天,我们提前介入联系水务局,给区域内的动迁小区‘动手术’,实行雨污分流。梅雨季时就未发生一例投诉。”王雪良介绍,“之前的投诉说明动迁小区地下管道普遍存在问题,建设部门后面就会对动迁小区的地下管网建设加强监管,拔除这个城市治理痛点。”

  改革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吴江起步早,基础好。早在2011年,吴江就代表我省在第五次全国城市管理工作会议上做经验交流。太湖新城作为吴江的试点,2015年成立社会综合管理指挥中心,如今智慧信息管理中心已是3.0版本。太湖新城负责人表示,未来,太湖新城还将借用大数据,建设更多智慧项目,从而真正形成人在干、“云”在算的社会治理格局。

  本报记者 鹿 琳 庾 康

  本报通讯员 宋 莲 杨秀红

标签:中心;管理;太湖;城市;智慧;信息;新城;数据;部门;环卫

责任编辑: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