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惠享民生 > 正文

0

指挥家汤沐海: 很讨厌生活中的“装”和“端”

来源:中国江苏网-扬子晚报   2017-10-16 08:19:00

  生活中和舞台上的汤沐海。

  中国江苏网10月16日讯 汤沐海的头衔有很多,比如雄霸二十世纪古典乐坛指挥卡拉扬的弟子、伯恩斯坦的指挥助理,唯一获得格莱美奖的华人指挥家,被誉为“当代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华人指挥家”。9月30日,他在江苏大剧院,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三大男高音之一的莫华伦,一起为观众带来一场国内水准最高的交响音乐会。在江苏大剧院的开幕季发布会后,记者对汤沐海进行了专访。今年68岁的汤沐海一直笑眯眯的,无论谈什么话题,都轻松随意自在地传递着一个态度:“要学会给自己松绑,包括听古典音乐。”令记者的心情也随之轻松起来。

  文 | 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摄 |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金进

  起初就站在世界交响乐的巅峰

  如今要用同样的热忱帮助年轻音乐家

  说起汤沐海的指挥生涯,用“传奇”二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不少人可能听过“汤氏三杰”,也被称为“艺术三父子”,说的就是父亲著名电影导演汤晓丹,以执导1974年的电影《渡江侦察记》和《南征北战》而红遍大江南北。长子著名油画家汤沐黎,次子就是指挥家汤沐海。

  汤沐海走上艺术之路,和家庭的熏陶,尤其是母亲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母亲是有着“中国一把刀”之称的著名电影剪辑师蓝为洁。快乐的童年、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让汤沐海有机会接触并且喜欢上音乐,而生活的重创才让汤沐海真正认识到音乐将是他一生的追求。

  上世纪60年代,汤家经历“文革”重创,生活十分艰难。为给汤沐海最好的手风琴,母亲蓝为洁每天只花一分钱买菜汤喝,省吃俭用攒下300元,又借了200元,托人从北京买回来一架当时最好的鹦鹉牌手风琴。取到手风琴后,没钱坐车回来,母亲自己背着琴走回家的,当看到精疲力竭的母亲身后的手风琴几乎碰着地面的这一幕时,汤沐海才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爱之如狂,“现在有人说生活好了,需要艺术,其实不是。艺术往往是在你最困苦的时候才最需要,艺术是直击心灵的震撼,是精神上的指引,很多伟大的艺术家在最困苦的时候创作出了最伟大的作品,而生活好了反倒创作不出东西来了。搞艺术的不是锦衣玉食下的装腔作势,而是要用一生去追求艺术的真谛,对音乐的爱应该是超越一切的。”

  后来1979年,汤沐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艺术留学生,去了德国,发现自己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毕竟西方古典音乐有着几百年的历史积淀。深感时不我待,他裤兜里总是装着袖珍总谱,一有空就拿出来读。

  “大器晚成”的他在德国奇迹般地一飞冲天,不仅先后得到米歇尔赫尔曼、卡拉扬、小泽征尔和伦纳德伯恩斯坦四位大师的垂青指导,更在1983年,被卡拉扬慧眼识珠钦点连续两年签约指挥柏林爱乐乐团,这在那个时代几乎不可想象。与该团的成功合作为汤沐海作为指挥家驰骋世界乐坛奠定了基础。

  美国著名指挥家、作曲家、钢琴家伯恩斯坦到慕尼黑工作一个月,也点名要中国留学生汤沐海协助他。评论家们说“卡拉扬和伯恩斯坦是当今世界乐坛两大对立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有人说他们的学术观点是“死对头”。幸运的是,这两位大艺术家都同时对汤沐海寄予厚望。

  之后,汤沐海指挥艺术日臻成熟,他不仅多次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还相继指挥了巴黎管弦乐团、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团、德雷斯顿国立歌剧院、以色列爱乐乐团等几乎全部世界名团。2003年,他任芬兰国家歌剧院首席指挥。这是进入新世纪,继小泽征尔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首席指挥之后,又一位亚裔指挥家,也是第一位华人指挥家进入欧洲国家级歌剧院担任首席指挥。2006年汤沐海成为瑞士苏黎世室内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及首席指挥。这一系列骄人成绩在华人乐坛尚无人能出其右。

  看过汤沐海指挥现场的观众都很赞叹,舞台上的汤沐海,真正是激情四射,极富感染力。对此他透露自己的习惯是:“拿到作品会先在心灵深处和作曲家对话,灵魂上交流后,才能找到演奏和诠释的最好方式。譬如上演贝多芬,我会把自己变成贝多芬,必须有这个自信。”对他来说,舞台上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台上的两个小时属于他,谁也夺不去,很幸福很享受也很有成就感。

  自己年轻时受到世界顶级大师的提携,而今汤沐海也在以同样的热忱帮助年轻的音乐家,要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和音乐经验,提升国内交响乐团的水平。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国家培养送出国的,心里记着这份情感,哪里需要自己,一般不拒绝,尽量帮助各个乐团,“中国的音乐不是个人的事,是大家的事情”。自2006年起,他就任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桂冠指挥,2009年起任上海爱乐乐团艺术总监,2012年起受天津市委市政府邀请组建天津歌剧院并担任艺术总监,2017年任哈尔滨交响乐团艺术总监、江苏大剧院首届艺委会成员。

  另外,汤沐海也曾多次带领国内乐团在全世界巡回演出,同时也将海外的一流交响乐团带到中国的舞台上。去年和今年,分别带领深圳交响乐团与北京交响乐团,成功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中心两度奏响中国春节音乐会,并在加拿大渥太华国家艺术中心为“庆祝加拿大建国150周年系列活动”开幕,在文化与政治界引起广泛好评。

  普通大众如何欣赏古典音乐?

  音乐是情感的表达,听众需要“松绑”

  看完上面这些,是不是很容易就觉得普通人欣赏交响音乐会,会有门槛。记者话一出口,汤沐海简直是大叫起来了:“你们千万别把音乐想得太复杂,其实它很简单。”

  他语气中甚至有些无奈地说,如今的音乐评论家们还是太学院派了,纠缠在一些字眼和定义上,甚至有些卖弄,使得古典音乐貌似成了某个阶层的专属,这是对古典音乐很可笑的误读,对观众也是一种误导。

  “举例来说,徐悲鸿的马,你能说它只是阳春白雪?!只给白领阶层欣赏?!”汤沐海说,很多人的意识是错误的,给自己预设了一些条条框框和门槛,“我作为专业人士,看着大家这样误读,真的就像是在看离群的羔羊”,汤沐海笑说,如果大家是带着怕听不懂的忐忑心态进了音乐厅,那么那画面就是“我一个研究了多年的98岁红学家,在跟一群10多岁的孩子对谈”,他希望大家从错误意识中解放出来。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回归国内,是提升国内音乐家的素养,还是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对,他们也说我是回来传经布道,其实我是回国来吸取营养。”不过,汤沐海口中的“营养”,与我们平常想的中国传统文化什么的又不完全是一回事,他举例说,有一次在一个场合见到一位航天工程师,他演奏了小提琴,这些都会触发汤沐海去想象这位航天工程师的音乐想法,这些也都是汤沐海眼中的“营养”。“不能老说什么是宝库,这些都是陈词滥调,比如,你去看展览,几个瓶子捆在一起,给了一个名称‘印象’,就是一种现代艺术,所以大街上的每个人都有艺术可言。”

  回国几年了,汤沐海发现,国内的观众依然被“捆绑”着,在他看来,艺术最可贵的地方,恰恰是没有任何界限,也没有标准, “音乐是情感的表达,其实它很简单,为什么说简单呢,当语言表达不出来时,可以用音乐来代替,所以通俗来说,音乐是每个人都能听和表达的,大家现在急需精神解放啦。”

  记者之前特地看了一些汤沐海的指挥现场视频,意外地发现,他的台风非常“老顽童”,比如在乐队端庄坐好,他上台时笑眯眯地蹑手蹑脚地走过来,甚至还滑了几个小舞步,一时间,乐队和下面观众的表情也跟着轻松了起来。

  “为什么你不那么严肃?毕竟这种歌剧啊,交响乐音乐会,都是走正经端庄路线的嘛。”汤沐海乐了,他很高兴记者看到了这些小细节:“对呀,一样的意思,要解放,不要捆绑,不要装严肃。”

  他说,他就是要通过这些开场的小动作,让大家明白,艺术是一种无拘无束的享受,跟你在家惬意地享受一杯红酒一样。那种严肃和正经,会让观众有心理压力,感觉自己是不是听不懂,太高深。

  汤沐海不分场合地在传递这种“解放”,记者发现,在江苏大剧院的开幕季发布会上,在场不少人是着西装的,而他穿一件白色T恤和深色长裤,非常普通,而且无论在哪个时间,公开的,非公开的,他都是笑眯眯的。

  他说,自己在生活中就是很开朗的性格,很讨厌装和端。艺术家一般都是个性不羁的,穿着随意,怎么舒服怎么来,从不拘小节,不会被固定的格局所限。

  13岁的女儿已有4年舞台经验

  对“艺二代”的培养跟普通家庭差不多

  常有人感慨,“汤氏三杰”要增加成员了,汤沐海如今的三口之家也是艺术之家,妻子是韩国钢琴家,13岁的女儿汤苏珊喜欢上了小提琴,9岁就跟随父亲一起上台表演,《梁祝》拉得一点也不怯场,用汤沐海的话来说,“台下还是个调皮的小女孩,可上了台,台风却非常沉稳”。

  说到女儿,汤沐海的口吻立刻变成了一个慈父。汤苏珊出生在比利时,一直在国外长大,在西方,每个孩子的独立性很强,在兴趣才艺上父母不会强加,虽然汤沐海夫妇都是音乐家,他们也没想在音乐方面对孩子进行特别引导,但汤苏珊4岁时,看到电视上有人拉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在听到第二乐章悲伤的段落时她突然哭起来了,当时汤沐海就觉得:“哎吆,这孩子心里头有东西,可以学音乐,于是就尝试着给了她一把小提琴,她果然爱不释手,从此走上了学习音乐的道路。”

  虽然欧洲的音乐环境很好,但她9岁时,汤沐海还是决定把女儿带回中国,“苏珊能说流利的德语、英语和韩语,我希望她学好中文。”女儿如今在上海上初一了,学的就是小提琴。这样一来,作为“女儿奴”的自己也有更多的时间陪着女儿,“在女儿这个宝贵的年华,父亲一定要陪着。”

  别看汤苏珊才13岁,却已有4年表演经验,“一到暑假,她就跟着我一起去工作,比如今年8月初,在天津,20日在北京,她还挺忙,舞台经验相当丰富。”不过汤沐海依然坚持一贯的“自由态度”,他说,女儿对作品的理解,跟他肯定不同,她毕竟只是个孩子,要宽容,“孩子和大人,在不同生命阶段,对艺术的感受是肯定不同的,‘自然’就很好。”

  汤沐海说,自己这个小家庭,又全是艺术家了,一家三口在一起切磋技艺,在他家已是家庭琐事,随时随地都会“尬”聊音乐。

  不过关于“艺二代”的培养,他表示,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跟普通家庭差不多吧,练琴很苦,不会逼着她去练琴,太太是钢琴家,特别能理解女孩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所以只要他一着急,太太就会出马。“艺术确实与情绪紧密相联,没有情绪时,怎么激发?这一切,都需要孩子自己去学习和调整,家长要想办法相信她。”不过他自己非常喜欢看电影,周末会带着女儿出去遛弯顺便看看电影,权当放松了。

  快问快答

  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指挥家 汤沐海

  汤老师您都68岁了,指挥又是很需要体力的,您会觉得精力跟不上吗?

  啊,怎么会?!体力上完全没有问题,因为这是让我开心的事情,我孜孜不倦啊。

  女儿小苏珊以后就走音乐的路了吗?

  看她自己了,其实她平时也很爱唱歌,而且唱得很好。我都是去理解她,怎么办呢,做父亲,就是要气量大。

  非假期的演出,带上苏珊登台吗?

  不会,学习期间还是要好好收心的。

  后面有没有跨界计划,比如跟影视作品合作?

  有这样的跨界打算,其实也是为了寻找新的灵感。

标签:汤沐海;音乐;艺术;自己;指挥;指挥家;生活;女儿;中国;记者

责任编辑: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