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惠享民生 > 正文

0

为幸福留言传承良好家风 江苏2000多位老人到专门机构立遗嘱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任松筠   2017-09-21 21:56:00

  中国江苏网9月21日讯 去年9月21日,中华遗嘱库江苏分库正式启动。整整一年过去了,交汇点记者9月21日再次来到这里探访,发现这一新生事物给人们观念和生活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在纸上写下分割财产的数字。

  过半老人夫妻互相继承遗产

  21日上午,交汇点记者来到中华遗嘱库江苏分库时,76岁的刘骞老人正在一笔一划认真书写自己的遗嘱。“我和老伴如果有一位不在了,遗产留给对方;两人都不在了,再给孩子。”他告诉交汇点记者:“这样安排,是保证在世的老人有财产处置权,会更加主动。”

  “来现场和电话预约立遗嘱的老人很多,目前预约已排到了11月份以后。”江苏分库主任庞华幸介绍,中华遗嘱库江苏分库启用一整年,已经总共保存了2000多份遗嘱。前来立遗嘱的当事人,93%为南京人,也有来自常州等地的。老人处置的财产主要为房产、银行存款,其中超过90%的遗嘱都与房产分配有关。

  老人遗产如何分配?据统计,像刘骞那样夫妻互相继承的占54%,直接由子女继承的占42%,直接由孙子辈或者其他人继承的占4%。之前有位老人家前来立遗嘱,他没有按照一般的习惯,把自己名下的一套房产给儿子辈,而是写了留给孙子。他说,自己只身到南京,凭自己的努力挣下了一套房产,但是他希望儿子也跟自己一样,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双手去获得财富,而不是盯着自己的房子。老人相信,通过遗嘱的安排,能够将自己的愿望传递下去,实现自己的幸福留言。

  交汇点记者了解到,有很多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也来立遗嘱。他们觉得经常坐飞机或者汽车,遇到突发事件的概率较高,提前列好财产清单,方便子女以后办理过户手续。也有些再婚人群,希望将财产留给亲生子女。

  我的财产我做主,最后岁月更有意义

  交汇点记者采访中,正巧遇到陪父母来立遗嘱的陈女士,她为这事特地从美国赶回来。据她介绍,在美国,超过50%的成年人会早早立下遗嘱,而且有人是在自己有了第一个孩子时就开始立遗嘱。像一些猝死的明星,例如迈克尔杰克逊、惠特妮休斯顿等,事后都发现他们早就立好了遗嘱,这也体现了遗嘱在美国的普及率。

  在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的背景下,继承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并成为影响家庭关系的主要矛盾。庞华幸说,建立中华遗嘱库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专业给老人家办理遗嘱,处理好身后事,避免这类纠纷的产生,让家庭更加和睦。“我的财产我做主,运用法律工具维护家庭和谐,使生命最后的岁月变得有意义。”

  记者了解到,法律认可的订立遗嘱形式有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等。中华遗嘱库采用的是自书遗嘱形式,并且老人立好遗嘱后由中华遗嘱库保管。庞华幸介绍,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泄密。在有些家庭,老人的遗嘱内容生前对子女保密,可以防止子女对遗嘱不满意、产生纠纷而导致老人晚年不得安宁,也可以确保老人可以随时修改遗嘱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有保障,遗嘱库在保管遗嘱之前,有录音录像、拍照、录指纹、见证、扫描存档等一系列流程,同时办理立嘱人的精神评估,保证遗嘱真实合法。

  此外,还可以防丢失。老人订立的遗嘱,在其去世后才会生效。这段期间,遗嘱面临毁损、灭失或者找不到的风险。对于立有多份遗嘱的人来说,更需要专业的保管服务。

  立遗嘱也是传承良好家风

  刘骞和老伴写好遗嘱领到遗嘱证之后,表现得十分轻松,一副如释重负的神情。工作人员告诉交汇点记者,更有老人曾经送来锦旗与水果,对他们表示感谢。

  死亡向来是中国人的大忌,但交汇点记者采访中有一个深刻的感受是:时代不一样了,现在不少老人可以从容地谈论生前身后事。老人办理遗嘱,充分体现了自身坦荡的心胸,是对身后事情的一个妥善安排。只有提前规划好了,才能减少家庭纠纷。

  接受采访时,87岁的陈雯老人一再表达自己临终时不过度抢救的想法。她和老伴都是南京某高校的老师,近年来送走了不少熟人。“我也看到新华日报上说扬州一位96岁老人在ICU里上了呼吸机,不但没能挽回生命,相反还遭受了更多痛苦。我们坚决反对过度抢救,因为那样没有意义,还浪费社会资源。”此外,她也不希望开追悼会,“何必给社会添麻烦?”记者了解到,前来订立遗嘱的老人中有类似想法的不在少数。

  立遗嘱也是传承良好家风。“家庭财富不仅仅是物质财富,在继承里面,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庞华幸说,目前国人订立遗嘱,内容主要体现在如何分配自己故去以后的物质遗产,而对精神遗产的传承,认识尚有不足。中华遗嘱库在设立的过程中注重两方面内容:一是财产,二是家风的传承。

  交汇点记者看到,遗嘱库在接待老人立遗嘱时,还专门为老人们提供了一张“家风传承卡”,愿意给子女留言者可以填写,并可以与遗嘱一起保留在遗嘱库。老人去世后,子女来遗嘱库领取的时候,就能看到老人立遗嘱时对子女的交代。

  “孩子,妈妈满足地走了。生命短暂,我跟你们还有说不完的话。希望你们互相扶持,将善与爱的火种代代相传……”这是一位身患重病的女士,在订立遗嘱时通过家风传承卡给两个孩子留下的人生感悟和勉励。

  庞华幸表示,希望通过遗嘱弘扬传统美德,让社会形成良好的敬老氛围。子女不要光盯着父母的财产,更要重视精神传承方面的内容。(文中老人均用了化名)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任松筠

标签:

责任编辑:苗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