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惠享民生 > 正文

0

医改惠民 刷新百姓看病模式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张韩虹   2017-09-04 08:31:00

  砥砺奋进的五年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江苏深入贯彻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将“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落到实处,各条战线都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从今日起,本报“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正式推出“新发展理念行业新作为”专题,关注我省各行各业五年来发展的新变化、新亮点、新成果。

  新发展理念行业新作为

  悠悠民生,健康为大。作为全国四个率先进行省级综合医改试点的省份之一,我省依托“互联网+健康”新模式,打造健康江苏新高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已有304个医联体在城乡遍地开花,分级诊疗由试点逐步走向全面推开;1/3的居民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基层诊疗人次已占诊疗总数近60%;267家医疗机构接入国家跨省就医结算系统……我省医改已开始迈入“深水区”,居民看病就医体验实现颠覆性变革。

  建立医联体 让优质医疗资源沉到基层

  早上5点起床,从高淳坐首班车赶到南京,换地铁转乘公交车到达省人民医院,经过漫长的等待,下午5点多才看完病,再折腾到家已经是晚上7点,这是一年前冠心病患者李青每隔两个月的例检全过程。对此,他摇着头说:“看个病真难!”随着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今年以来,他发现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名医治病的服务,看病越来越方便了。

  要破解“看病难、看病繁”,最关键的就是让龙头公立医院优质资源不断下沉。为了让患者少跑腿,目前,我省已实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在农村实行以县医院为龙头,推进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在城市以三甲医院为龙头,推进市、区医疗服务一体化的格局。以镇江、扬州两地为例,镇江市以两所三甲医院为核心,分别纵向整合城区二级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两大医疗集团;在扬州,从市域、市区、县域三个层面推进纵向医联体建设,实行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的二三级医院用药衔接机制,并指导开展特色医疗。

  同时,我省各大医院都已经建立远程医疗系统,跨区域整合医疗资源。如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开设“重症微讲堂”,每周一上午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医疗水平相对薄弱的苏中、苏北等地42家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医生同步参与,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全省医疗体系构成形式正在逐步向医联体转变,我省现有医联体304个,更多的患者已实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专家的会诊及指导,基本实现“九成人看病不出区、六成人住院在乡镇”,取得了“病人方便、疗效提高、费用降低、流程优化”的效果。

  推广家庭医生 打通患者看病的“最后一公里”

  随着医改的不断实施,家庭医生在全省迅速得到推广,普通居民请来专业的家庭医生,享受“订单式”的健康服务,在江苏已经不是稀罕事。

  “自从成功签约了家庭医生,看病比原来方便多了。”东台市安丰镇退休老师顾文对此感触颇深。她告诉记者,自己患高血糖病6年了,当地卫生院为她们这类重点人群提供家庭医生免费基础包服务,每当身体不舒服时,她都会和家庭医生进行电话沟通。今年初,她在原签约服务的基础上,又花200元购买了针对高血压及高血糖的中档复合包,现在医生会定期检测她的身体,并提出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

  当前,我省不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普及率已越来越高,服务方向基本在小病、慢性病方面。家庭医生借助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为签约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患者每一次的就诊信息都记录在系统内。截至上半年,我省已经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服务共享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率先与国家级平台进行对接。

  在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已基本上实现乡镇全覆盖,并参照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提供个性化服务包,收费价格在50元到600元之间,农村居民可根据需求自主选择购买。在城市,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启动建立家庭医生制度,探索创新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依托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开展包含基本医疗、健康管理、医养结合等内容的个性化签约服务。

  家庭医生的推广,通过个性化签约、医保价格财政政策支持、上下联动远程支援、绩效激励分配制度等领域的探索创新,打通了患者看病的“最后一公里”。目前,我省已有90%的乡镇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签约服务,覆盖890万户、2524万人,人群签约率达32.14%。

  “升级”医保 跨省就医直接结算全覆盖

  安徽滁州居民范荣因为恶性肿瘤转诊到江苏省肿瘤医院,住院一周总共花费14082.14元。8月30日办理出院手续时,他用老家的城镇居民医保卡结算,医保基金报销10825.1元,个人只支付现金3257.04元。通过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系统,他实现了异地就医在线预约、全程监管、出院费用及时结算报销。

  记者从江苏省医保中心了解到,去年我省发生异地就医413.46万人次,其中省内297.21万人次、跨省116.25万人次。异地看病,无法正常使用医保的问题曾困扰了许多患者,为让异地就医参保人员“不跑腿、少垫资”,作为国家首批直接结算省份,我省在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基础上,去年底与各市签订责任状,要求今年全面解决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和异地转诊人员这四类人员的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截至8月25日,我省13个设区市已成功将包括原新农合人员在内的城乡居民纳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系统。至此,全省已实现对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及原新农合参保人员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覆盖。同时,我省根据实际,在不改动现有医保信息系统的前提下,采取“走一个、登一个、接一个”的方式,对转诊转院的新农合人员,实行个案处理,将个人信息录入到医保系统,并上传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确保新农合人员同步享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便利。

  省医保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接入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的定点医疗机构有6000多家,其中我省有267家。我省参保人员赴外省直接结算99人次,费用金额324.23万元,外省参保人员在我省直接结算458人次,费用金额1198.65万元。江苏经济报记者 张韩虹

标签:

责任编辑:苗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