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条代表建议 让安置房社区更宜居
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中部的洲岛家园一期安置房社区,最近多了一个专门的“白事场地”,方便当地居民按风俗办理白事,这是建邺区人大代表与相关部门多方协调后的成果。
洲岛家园交付3年来,人大代表累计提交20条建议,促成关于安置房公共走廊封闭、邻里中心建设交付、小区周边道路整治、公共交通覆盖等多项便民措施的落实。
洲岛家园一期安置房是江心洲岛内率先启动的重点民生工程,共有约5000套安置房,目前已入住居民约1.2万人。随着居民陆续入住,各类问题逐渐凸显。建邺区人大常委会江心洲街道工委通过组织区人大代表开展定期接访、集中走访等,有序参与社区治理。
岛内的拆迁安置居民大多为当地农民,保留了当地一些传统风俗习惯。入住新居后,由于没有合适场所,居民自发在尚未开通的市政道路边开席办白事,给城市管理带来极大难度。在一次选民接待日期间,有居民向区人大代表魏巍抱怨此事。魏巍立即协调有关方面研究处理,经多次协调,终于在临近小区的空地开辟专门“白事场地”,并提供水、电、卫生、围挡等条件和设施,既照顾了民风民俗,又维护了市容环境。
洲岛家园一期安置房交房后,居民多次反映楼栋的公共走廊朝北为半敞开式,不能完全阻挡风雨,到了冬天地面还容易结冰;走廊过道栏杆比较矮,儿童攀爬存在安全隐患,部分住户不得不违规自行封闭公共走廊。区人大代表、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开发公司总裁助理仲为坤表示,走廊封闭牵涉到房屋设计规划、消防安全标准,且需要大笔资金投入,各方意见一时难以统一。经过人大代表们两年多的不懈推动,最终由建设方出资400万元,统一对公共走廊进行封闭。
在人大代表的推动和其他各方努力下,洲岛家园安置房社区管理服务得到了居民认可,去年,该小区物业费收缴率达99%。
本报通讯员 程辉 赵晖
本报记者 任松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