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睢宁实施“百村万树”工程 助推五项行动
今年以来,睢宁县按照全市交通干线环境整治“五项行动”的统一部署,以实施“百村万树”工程为抓手,着力提升公路绿化层次,优化公路路域环境,打造美丽睢宁生态长廊。在绿化实施中,睢宁县针对公路沿线长、栽植量大、资金短缺等问题,创新思路、办法和模式,广泛动员,分工负责,确保了绿化工作快速推进实施。
坚持高标准 抢抓快速度
按照睢宁县委、县政府 “百村万树”工程的部署,睢宁县交通运输局从建设美丽睢宁的高度,高标准谋划公路绿化,主要领导亲自组织负责,研究落实绿化方案,发挥牵头统揽作用。在县政府成立领导机构的同时,县交通运输局随即成立工作组,每一位班子成员都包挂到路、联系到镇、工作驻村,一线会办、现场解决,积极配合沿线镇村及有关部门做好群众工作,做优施工方案,做实施工管理,全县上下抢抓住绿化时机,赢得时间主动,确保绿化工程快速启动、“短平快”推进。今年4月10日前苗木采购、栽植全部完成。
破解用地难 把好苗木关
公路绿化涉及土地使用等群众权益,实施过程中,睢宁县着力做好过细的工作,确保绿化工作得以快速实施。一是做好土地流转。睢宁县交通运输局积极协调、配合沿线镇村,针对每一条道路周边的农田现状,落实绿化用地。国省道两侧、县道两侧实施绿化的土地流转范围,租金由属地政府负责,对流转土地中有经济作物的(大蒜、西瓜、花生等),采取了暂缓流转的办法,待农作物收完后实施,减少了路地矛盾。县交通运输局在各镇(街道)认领土地,作为苗木培育基地,共认领土地1200亩,租金由县局解决。此外,鼓励以村为单位集体认领土地,租金由村级自行负责。鼓励个人承包流转土地,租金由个人支付。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3月,通过以上办法,干线公路两侧共流转土地1.25万亩,县道两侧共流转土地1.15万亩,为绿化落地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抓好苗木选购栽植。县交通运输局坚持“三严”,即严格苗木规格、严格造林标准、严格管护责任,突出技术性、实用性和性价比进行选苗栽植。首先,充分发挥县国有林场的主渠道作用,无絮杨种源供应在保证苗木的品种纯度、规格、数量的基础上,价格也以成本价向全县造林单位输送苗源。其次,对G104、S121、S324、S252、S251、S324等重点交通干线行道树及防护林,严格按照“一路一景、一路一品”的高标准,严明程序,从优选苗栽植,严把苗木关口,确保绿化效果。截至目前,全县规模造林苗木订购量超540万株,工程绿化面积约1万亩、50万株。
探索新模式 出资多元化
一是破解资金难题。按照国省道不少于50米、县道不少于20米的绿化标准,所需资金较大,也是最大的制约。为保证顺利实施,县交通部门采取借、贷、赊等全垫资办法,破解资金难题,并通过融资平台积极筹措资金,从“向政府要钱转向自我融资”,切实扛起资金大梁。二是探索多模式运营管理。除了破解资金瓶颈老大难问题,还要解决“跟进管”和“管得好”的后续问题。县交通运输局按照市场化的思路,围绕交通干线“出新提效”绿化长期目标,积极创新管理路径与合作模式:1、由县局认领承租的土地,交由公路苗木公司运营,作为苗木培育基地。2、由县局以奖代补苗木款,下放各镇自行种植,未来收益按2:8比例分成。3、鼓励引导各镇(街道)规范种植,合理利用林下种植来弥补后期管护经费不足问题。4、发动和使用社会资本,按照“谁种植、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自行种植。多元化的出资、管护、收益模式,较好地调动了各方积极性和参与度,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截至目前,全县辖区7条国省干线共完成防护林栽植12500亩,苗木51万株,完成整体任务的80%以上;12条县道共完成防护林栽植11500亩,苗木160万株,更新行道树9.6万株,完成整体任务的50%以上。公路防护林形成规模,全县成片造林达到“十二五”期间的3倍。实施完成后,公路绿化实现提档升级,达到一路一景各具特色,而且较好解决了多年遗存的公路界面不清、边沟脏乱差等问题。可以预见,经过3-5年的生长期,全县公路绿化效应将充分显现,公路路景也将成为睢宁县的一张靓丽名片。(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