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滨路隧道部分开通 扬子江隧道至江北大道一路畅行
本报讯(记者 朱晓露 胡海弘 钱红艳 通讯员 余丽莎)昨天上午,扬子江隧道江北接线快速化改造工程——浦滨路隧道部分开通,从扬子江隧道到江北大道,实现无红绿灯通行。整体项目预计9月初全面完工,届时过江车辆从扬子江隧道出来就可以直接上江北大道纬三路互通立交。
自从南京长江大桥封闭维修以后,扬子江隧道就成为分流过江交通的“骨干”,目前日均交通量已达到双向10万辆。但从扬子江隧道到江北大道快速路之间规划有3个平面交叉路口,分别为浦滨路、铁院路、浦云路,其中浦滨路已通车、浦云路也通车在即。浦滨路路口早晚高峰时常因等红绿灯导致车辆拥堵,有时排队超过1公里。
“为了实现过江桥隧与江北新区快速路网的快连互通、提高过江通道联动保障能力,江北新区管委会委托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建设扬子江隧道江北接线快速化改造工程、市公路管理处具体组织现场管理。”改造工程指挥长戈铭介绍,项目自2016年6月启动,起点位于江北大道纬三路互通交叉中心,主线为双向六车道隧道,连续下穿浦云路、铁院路、浦滨路后,与扬子江隧道敞开段相接,路线全长2.3公里,设计时速80公里。地面辅道为双向八车道,设计时速50公里,全面建成后将在江北大道快速路和扬子江隧道之间构建一条双向十四车道的交通主骨架。
据介绍,该项目建设过程中,不仅探索出一整套道路建筑材料再生利用的解决方案,对于既有沥青路面实现100%热再生、既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实现冷再生,从而实现“既有材料和设施零废弃”的目标;而且还在场外建设了一个标准化钢筋加工车间,对施工所需的各种型号的半成品钢筋进行集中加工、统一配送,从而减少人工65人、节约钢筋约200吨。此外,在基坑监测环节,项目使用“智能监测机器人”取代了传统耗时耗力的人工操作,“人工监测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上午测的数据往往要到晚上或是次日凌晨才有反馈,遇到下雨天气,测量也会受到影响。”戈铭说,而“智能检测机器人”可设置10秒监测一次,通过自动扫描,机器人会将采集后的数据上传到电脑,进行实时监测。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条隧道被命名为“浦滨路隧道”,全长1.3公里。目前,从江北大道纬三路互通到浦滨路口段约1.2公里已经建成。这部分开通后,从江北大道到扬子江隧道已实现无红绿灯通行。进入隧道,记者发现其内部非常宽敞,主线加匝道最宽处达46米。“我家住石鼓路,在江北上班,以前下班到了浦滨路就堵,有时连晚饭都赶不上。以后应该不会了,很期待。”市民杨凯说,自己驱车在隧道转了一圈,发现来往车辆都是“呼啸而过”,不见以前的“步履蹒跚”。
“此次通车并不影响剩余路段施工。”承建方中铁十五局集团的项目书记尚石磊告诉记者。此外,记者从江北新区管委会了解到,目前在建的纬七路长江隧道北接线、长江大桥及大桥北路快速化改造等一批过江通道接线快速化改造项目,都在紧锣密鼓地加快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