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立协调机制将规划编制落到实处
中国江苏网6月16日讯今天这个论坛的主题非常有意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整合区域资源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上承中央政策,下顺地区发展要求。活动放在宝华来进行,也是很有意义的,因为仙林-宝华是在南京都市圈里面整个跨市地区对接较好、发展较成功的示范地区。大家也知道,雄安新区的价值之一就是重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而且国家领导人两次考察,都对城乡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树立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所以,未来如何发挥城乡规划在整个区域协同中的重要作用,是个值得特别思考的问题。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宁镇扬一体化的发展,并且要强化南京的作用,带动周边一起发展,是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和可行性的。首先,宁镇地区同属于江南文化片区,文化同源,拥有非常好的合作基础。其次,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来建立南京经济协作区,新世纪以来又提出南京都市圈,所以南京在这方面是有经验的。
2013年8月之后,发改委主导编制了都市圈的区域规划,在区域规划的指导下面,我们也成立了相应的城乡规划协调委员会,开始真正思考城乡规划工作怎么样来做。我们组织编制了区域协调工作准则,包括区域综合交通和空间布局的规划。其中特别值得推荐的,就是对南京周边13个跨市新城规划也做了系统编制。在这个规划上面,我们整合形成了城市空间规划。过去这种规划都是自上而下编制的,而这次的规划是8个城市一起,在尊重各方意见、考虑各方诉求的基础上编制的,将需要解决的矛盾落到实处。所以在整个规划内容上面,核心就是要协调各个城市之间的利益关系,达成相应的共识。
这样的区域共治体现在哪儿?就是8个城市之间,已经达成相应的空间协同规划约定。这个约定的内容包括都市圈内各个区域的核心主导功能导向、空间边界的管制、边界地区的生态化地区存量管控等,还有一个就是跨市交通通道,如何合理的衔接,基础设施如何空间共享,各类跨市地区之间如何确立相应的规划要求,真正把过去区域规划很多要求落实到城乡规划里面去了,体现出了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
去年,我们和镇江合作开展了宁镇一体化的研究,把过去很多大的目标、要求形成了具体的协同行动,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深层次的合作机制,明确了近期的建设项目。我们在规划中,在南京跟镇江的边界处,共确立了4个跨市新城,这4个新城里面对接比较好的就是宝华和仙林。虽然这几个新城都在南京的外围,但他们凭借着自身良好的生态资源条件、土地低地价的优势和交通区域的趋势,承接了大量南京向外转移出来的产业。
但是整体来看,受行政体制的影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道路建设上存在不衔接的问题,存在生态空间保护的问题,特别是边界地区的管控,存在产业发展和协同问题,存在污水治理问题,这些都需要未来我们的重视。
针对这样的问题,要做出对应的规划,从城镇空间结构、生态空间的保护、设施的共建共享、交通的承接、产业的协同布局等方面出发,和周边城市做好对接和规划,明确与落实协调点,一起为了区域共同发展把区域协同的事情推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