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南京申遗点将环境整治
洪保墓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顾炜 摄
6月6日,在首个“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前夕,现代快报记者随南京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调研了“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南京的4处遗迹点龙江船厂遗址、浡泥国王墓、郑和墓、洪保墓,根据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这4处遗迹点都将进行环境整治以及展览展示的调整。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胡玉梅
“南京作为我国古代代表性港口城市,拥有重要的海丝文化遗产。比如:明故宫、天妃宫、净觉寺……考虑到种种原因,这些遗迹点,都没有列入申遗点。”南京市文广新局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处处长吴涓介绍,现有的4个申遗点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按照国家文物局新的部署和要求,南京市对龙江船厂遗址、浡泥国王墓、郑和墓、洪保墓4个申遗点编制了相应的保护方案,并将持续开展监测管理、标志系统建设工作。
“根据遗产保护的要求,龙江船厂遗址要在环境整治、展览展示上做调整。”鼓楼区文化局调研员朱冬梅介绍,龙江船厂遗址是2005年按照旅游景点的模式来打造的,绿树成阴,遮挡了遗址的呈现。将来,要做的是去公园化,恢复原真性,同时对展馆内的展陈内容进行提升,体现“海丝”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另外,要在遗址现场对标志牌加强遗址的解说。
在安德门外石子岗东向花村乌龟山南麓,渤泥国(现文莱)的国王麻那惹加那乃,在这里已经长眠了600多年。雨花台区文化局局长朱向东说:“在4个申遗点中,渤泥国王墓是原真性保存最好的,国家文物局要求大环境不动,主要在小细节上进行调整。”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国家文物局要求,渤泥国王墓的林下步道路径在进入神道的路口略向西偏移,远离东门广场。调整后的墓园入口设计应尽量简洁,与浡泥国王墓历史环境相协调。同时,同意对神道石刻进行保护修缮等。
作为申遗点之一的洪保墓在江宁区谷里街道祖堂山南麓。古墓于2010年发现,并发现了寿藏铭。铭文显示墓主为明都知监太监洪保,他一生先后8次出使西洋,其中可以明确的有永乐元年、永乐十年、永乐十九年、宣德五年4次,后两次一般认为是随郑和同行。
江宁区文广局文化遗产管理科科长周鹏介绍说,根据国家文物局的要求,洪保墓也将进行环境整治,对墓葬做新的保护加固措施,对墓葬本体做防渗措施和沉降监测,确保本体的稳定和安全。同时,展览展示将提升,未来洪保墓出土的文物都要拿回来做展示。
作为遗产点,牛首山南麓的郑和墓保护规划已报南京市政府审议。“有很多人认为这里只是郑和的衣冠冢。但我们考证认为,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时,并没有到印度的古里,而是派了洪保去;下西洋回来后,郑和在南京辞世,被赐葬在这里。”南京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顾苏宁介绍说,根据《明史》等史料记载,这里应该就是郑和墓,而不是衣冠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