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惠享民生 > 正文

0

“互联网+”牵手行政审批 苏州打造政务服务“最强大脑”

来源:交汇点   作者:周娴   2017-05-11 20:13:00

  交汇点讯  5月5日一大早,王静刚进办公室,就接到了苏州工业园区一站式服务中心的电话,通知她去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天上午才提交的申报材料,没想到现在就拿到了!”这项法定30个工作日完成的项目申报审批,实际只用了不到4个工作日。

  作为三生国健药业(苏州)有限公司行政部的办公室主任,王静直呼“园区速度”太给力!“我们是生物科技型企业,节省时间就是节省成本。尽快投产,产品越早面世,企业就越早盈利。”

  这种高效基于“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这是苏州工业园区“互联网+”牵手行政审批的结果。

  “大数据”勾勒园区全貌,企业规划审批效率惊人

  交汇点记者了解到,早在开发建设之初,园区就借鉴新加坡和国际先进信息化建设经验,建立了“地上地下一体化,精度到厘米级,深度到使用单元、可区分度到1米” 的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园区有20多个部门,60多个系统,750多个图层,都基于这个平台运行,目前,园区所有申报项目都是依托这套系统进行审核。”据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审批局局长江帆介绍,园区成立以来,从地下管网到地面建设,每年数据实时更新,通过大数据就能勾勒出园区的全貌,可通过系统第一时间了解现场。

  那么,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具体如何应用于行政审批?

  在平台上,点开“地理信息数据库”,将三生国健药业(苏州)有限公司提交的用地申请,叠加到系统中,企业申请地块的CAD图纸、卫星图清晰可见,连周边的地下管线、电线杆、水电预留接口都一目了然。

  园区一站式服务中心技术管理处工作人员于蕾以审批企业用地规划和工程规划部分环节为例现场演示,将企业的容积率、建筑密度等信息进行比对,符合整体规划即可通过,全程不到10分钟。“在这之前,工作人员必须带着仪器,实地踏勘,一项项核查规划图纸是否和现场相匹配。”

  廖先生想在园区的某学校附近开一家网吧,向一站式服务中心提交申请,根据法律规定,网吧距离校门口必须超过200米。以往,文化部门工作人员必须现场实地察勘,核实距离。现在这项工作只需要平台上动动鼠标就能解决,随着鼠标移动,记者看到,从校门口到网吧连线测距,显示实际距离345米,符合规定,可以审批。

  无疑,信息化的助力,大大地提高了审批工作的效率。江帆表示,现在,苏州工业园区的行政审批实现了一般项目不到现场勘探即可做出行政决定,工业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承诺时间从法定的30个工作日压缩到2个工作日,工业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承诺时间从法定的30个工作日压缩到4个工作日。

  数据跑腿,群众业务平均办结时限缩短一半

  当然,这种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并不是企业的专属,每个生活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居民都深有体会。

  登录智慧社区信息平台、点击人才引进板块、输入个人信息......中午点完外卖,28岁的英国利兹大学的高材生小陈顺手在网上完成了人才引进的资料提交,“接下来,就不用费心了,等电话通知审核结果就成,”期间,小陈还可以随时查询办理的进度。

  以往的“办事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同部门之间的行政壁垒,不过,2015年7月,园区智慧社区信息平台的上线,改变了这一状况。工业园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何雯介绍,目前在园区,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共享,最后汇总成民生大数据,可实现社会治理的精准化和精细化。

  “现在,园区智慧社区信息平台提供63项社区业务的办事入口,20项居民生活办事指南,计生、社保等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儿在家就能上网办。平台每月自然人办件量超过2.2万件,业务平均办结时限由30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何雯说。

  很明显,“互联网+”牵手行政审批,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过,这只是苏州工业园区在行政管体制方面创新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作为首批国家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地区,苏州工业园区结合大部制改革,成立行政审批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形成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部门管市场、一个平台管信用、一张网络管服务”的“五个一”基层政府治理架构。

  交汇点记者 周娴

标签:

责任编辑: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