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牛首社区建“爱心之家”帮助残疾人自食其力
为帮助辖区内的困难群体,南京几乎所有的社区都成立了“爱心之家”,而江宁区秣陵街道牛首社区的“爱心之家”,却有些不同寻常,这里看上去就像是间裁缝屋,里面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新旧衣服不说,“坐镇”的还是位残疾人。然而就是这间“爱心裁缝屋”,残疾人老杨靠劳动养活了自己, 免费缝缝补补方便了街坊邻居,清洗整理捐来的衣服援助了大凉山地区的贫困学生,可谓一举三得,老杨也从以前的被慰问对象转变成了做慈善。
通讯员 张益兰 史小培
交汇点南京晨报记者 端木 摄影报道
打理爱心之家
免费给居民缝补衣服
牛首社区的“爱心之家”设在太平花苑85幢102室,这里是老杨的家,最大的一间房已经被他改造成了裁缝屋,贴着墙从上到下打了一排大衣柜,里面放满了各式各样的衣服,对面放着一张用来裁剪衣服的长桌,阳台是他的操作间,缝纫机、针线盒,样样齐全。
说起这间“爱心之家”,老杨第一个要感谢的人,便是牛首社区的马万发书记。
老杨全名叫杨明礼,今年55岁,刚出生没几个月就把右腿摔断了,从此落下了这个残疾,家境也因此一直很困难。2014年11月份,眼见上大学的孩子没有生活费,老杨便找到社区马书记给予照顾,闲聊的时候,马万发想到老杨以前一直是做裁缝的,而且他曾经多次看见牛首社区很多老年人衣服穿破了舍不得扔,拿到外面花钱去修补,“社区打算办个‘爱心之家’,你来打理,免费给居民缝补衣服,社区给你发生活费,你看怎么样?”老杨正为生计发愁,一听到这话,赶忙点头答应。一个月后,牛首社区“爱心之家”成立了,老杨的“爱心裁缝屋”也正式开张。
方便了邻居
一年缝补千余件衣服
“老杨,麻烦个事,裤子拉链坏了”,正聊着的时候,牛首社区居民李光伟进了门,手里拿着一条裤子,杨明礼赶忙从座位上侧身站起来,迎了上去,拿到裤子后走到裁缝屋里的长桌旁,戴上了老花镜,铺开来观察了一番,“拉链齿坏了,只能换了,要是不等着穿明天来取,要是急晚上来吧”,“晚上加班,明天中午来拿吧”,“走啦,坐会吃杯茶啊”,“有事,赶着走,麻烦啦”,说完这话,李光伟已经出了门。
在一叠厚厚的《日常服务情况登记表》上,老杨密密麻麻地记载了每天进进出出的街坊邻居,以及服务事项。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第一天,就有五位居民上门,三位是裤子修边,一位是缝补,一位则是熨烫西装。“越是到节假日,越是到晚上,越是忙,因为大多数居民到了节假日和晚上才有时间来,所以家里时刻都得有人”,老杨说,自从负责了“爱心之家”后,一年下来几乎就没出过门。记者从登记表上还看见,去年一年,他给街坊邻居“加工”过的衣服超过了1000件,杨明礼说,看到他们身上穿着他缝补好的衣服,是他最开心的事。
经常干到深夜
为贫困学生整理捐赠衣物
街坊邻居送来的衣服,很快就会被拿走,可爱心裁缝屋的衣柜里面却堆着很多衣服,而且还有不少是新的。原来,给街坊邻居缝缝补补只能算是老杨工作的一项内容,而且还是较小的内容,他最大的工作量是整理四面八方捐赠给大凉山贫困学生的衣服。
“有的衣服是新的,就直接挂起来,有的已经没法穿了,就扔了,大量是次新的衣服,拿回来以后,首先查看有没有地方需要修补的,修补上以后进行消毒,然后清洗、晾晒,最后包装起来,由专门的慈善机构将这些整理好的衣服,送往大凉山地区的学校,发到贫困学生的手上”,老杨刚说完,他的妻子便接过了话,“去年一年把我们累死了,几乎天天要加班到夜里12点,从我们这里给贫困孩子一共发去了1万件衣服。”今年虽说比去年稍微轻松了一点,可每两个月慈善机构来拿衣服时,也有1000多件。
不过让老杨最激动还是,去年7月份,37位来自四川大凉山地区4个县6所学校的小学生和他们的老师,来到了他的爱心裁缝屋,参观他是怎么筛选、清洗、消毒、晾晒、整理这些捐赠来的衣服的,还给他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老杨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