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惠享民生 > 正文

0

朗读爱好者有自己的“家” 线上线下都可朗读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胡亮   2017-05-04 08:05:00
 
刘桂荣朗读《我的母亲》。

  前段时间央视的《朗读者》节目深受观众喜爱,也刮起了一阵朗读风。近日,在南京市鼓楼区中央门街道新门口社区,也有这么一间“朗读者教室”,从4月1日举办第一期开始,一周时间就有百余人参与投稿,想参加朗读活动。记者了解到,这间“朗读者教室”分为不同的主题,会一直举办下去,只希望更多的市民可以参与到朗读活动中来。

  历时两个月社区成立“朗读者教室”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鼓楼区中央门街道新门口社区时,见到正在整理文字稿件的新门口社区主任严媛。她告诉记者,这些文字材料都是参与朗读者市民的文字稿件,市民投稿后,需要他们进行第一轮的筛选。

  记者了解到,中央门街道新门口社区的“朗读者教室”,是受到今年二月份央视播放的《朗读者》影响,当时街道、社区都觉得这么好的活动,自己也可以举办,就在三月初进行准备。

  严媛告诉记者,当时是二月,社区有了这个想法,就把想法进行上报,然后社区成立了筹备组,负责选址、设备等事情。

  到了三月初,硬件设施已初步建好,就开始进行宣传,通知居民社区已成立“朗读者教室”,是为市民举办的,大家都可以参加。直到4月1日正式组织了第一批的线下朗读。

  线上、线下朗读相结合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了新门口社区的怡情轩活动室,整个活动室从外看是一栋青砖汉瓦,仿古的建筑,室内也是木架结构,这里就是“朗读者教室”的线下朗读教室。

  严媛告诉记者,现在因想参加朗读者的人太多了,所以想到了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来让更多人参与其中。

  线下就是指在这间“朗读者教室”进行现场的线下朗读,还有一种是线上朗读,把朗读好的音、视频,图片等做在微信公众号里,在社区群里传播,现在社区共建立了26个微信群,共有1500多人。

  记者了解到,在3月初发布征稿信息后,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社区就收到100多人的投稿,其中选出了比较优秀的80篇,现在线下、线下朗读的共有40篇。

  77岁退休小学书记获得“最佳朗读者”

  “我母亲一生真的很不容易,这篇散文诗也是寄托思亲之情”。昨天下午,记者见到了“朗读者教室”的第一批朗读者刘桂荣。记者了解到,刘桂荣是原铁路小学的书记,已77岁,退休在家,1958年开始教书,在教书育人这个岗位上近一辈子。

  刘桂荣告诉记者,她的父亲参加抗美援朝,在1953年时牺牲了,当时母亲才29岁,也没有工作,带着他们姐弟四人生活,家境很困难。刘桂荣是四个孩子中的老大,经常能听到母亲半夜哭泣,长大后深知母亲不容易,现在母亲虽已过世多年,写这首散文诗也主要是寄托对母亲的相思之情。据称,刘桂荣的朗读效果很好,受到了很多市民的点赞,还被称为第一批的“最佳朗读者”。

  成立选稿小组,确保朗读质量

  记者了解到,“朗读者教室”今年共举办两季,第一季分为三场,第一场4月1日已经结束,第二场会在5月18日举行,最后一场在7月1日举行。第一季的主题是“家”。

  第二季的主题目前也已确定是“微笑”,现在选稿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只等到时线下、线上进行。为了保证稿件的质量,选出好的稿件,社区还成立了选稿小组,主要是把投来的稿件进行筛选,选出主题贴近的稿件进行朗读。

  小组还会把比较好的录音和材料进行制作,每周一、三、五在社区的公众号上进行推送,目前已推送40余篇。

  严媛还称,虽然对题材有要求,要紧扣主题。但并不要求原创,网上下载的也可以,还可以是外文、方言,这些都没有要求。

  通讯员 杨林 交汇点南京晨报 胡亮

标签:

责任编辑:苗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