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一社区试水“家庭医生”APP
居民在展示“家庭医生”软件。
近日,苏州工业园区一家医院的心内科专家游斌权在“家庭医生”门户网站上收到了来自该区朗科社区居民景利民的一条留言:“游主任您好,我2007年脑栓塞(详见病理报告附件),恢复得很好。现在每天服一片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最近一个月我改为两天。我请教两个问题:1、是否需要继续服药,如果需要计量多少?2、体检时是否需要做一些针对性的检查?”
景利民今年64岁,是“家庭医生”软件的第一批试用人员。游斌权在看完他的病理报告后,结合他的年龄、身高、体重、血压、血脂等一些基础信息过后,给出了建议:“需要继续服药,最好下半年来做一次检查,阿司匹林继续每天一片。”另一边,景利民的“家庭医生”APP就收到了医生的回复。
高效沟通在线与专家“零距离”
景利民所使用的“家庭医生”是一款手机软件,居民通过这样一款软件就等于拥有了一个移动的“家庭医生”平台。在家享受综合性医疗保健和健康管理服务再也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长期以来,游斌权一直致力于“家庭医生”的实践和探索。早在2013年,朗科社区就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细心的社工为辖区老年人准备了一本小册子,用来记录自己的血压、血糖值。然而这个小册子也存在容易丢失、手工记录数据不清晰等弊端。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经过在朗科社区的实地调研,结合互联网+的潮流,游斌权的团队反复进行技术商讨和系统开发,终于在2017年2月底推出了“家庭医生”APP,并在朗科社区正式投入使用,居民只要在手机上安装这个软件就能享受所有它所包含的功能和服务。游斌权和他的团队定期来到社区,教老年居民使用“家庭医生”软件,指导他们做好自己的健康数据检测。
精准服务线上线下“数据说话”
游斌权表示,“家庭医生”可以满足居民疾病预防的需要。只要居民将自己的血糖、血压值输入“家庭医生”APP的“健康检测”项目,便能够系统化地管理和监测自己身体的变化。
同时,如果居民上传自己的“健康档案”、“体检报告”、“以往病史”等,也能够在就诊时,帮助主治医生全面、准确、高效地做出诊疗判断,避免就诊时出现医生与患者“答非所问”的尴尬局面,为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
此外,在后续的疾病康复中,通过这样一个软件,居民通过与在线的医生适时沟通和数据判断,自己就能直接了解自己的康复情况,接受更为精准的康复服务。在家中和医生进行实时沟通,为社区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直接、便捷、全面的沟通途径。居民和医生共同管理和维护健康档案,从某种意义上说实现了病患的分流,提高了医生的效率,也节约了病患的时间。
家庭医生团队主要为那些签约的居民提供例如建立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提供健康教育、健康规划和促进等服务;对心脑血管等慢性病患者提供定期随访、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服务;为签约居民优先提供社区卫生站、医院预约以及双向转诊服务以及在线咨询和指导服务等。
截止到目前,朗科社区共有60多位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
游斌权还表示,未来“家庭医生”的系统将更加完善,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到时候还会提供上门访视、家庭病床、送医送药等服务。这就等于建立了以“社区、社区医院、三级医院”为核心的“1+1+1”综合互动模式,借助社区、社区医院、三级医院等三方资源,为社区签约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和健康管理服务。
通讯员吴欢本报记者薛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