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京人均期望寿命超82.5岁
我市近日颁布的《健康南京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0)》提出,到2020年,我市人均期望寿命将超过82.5岁。何为“人均期望寿命”?人均期望寿命是如何测算出来的?这一数据有何意义?
两大数据计算出“人均期望寿命”
何谓人均期望寿命?即,假如当前的各年龄组死亡率保持不变,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它以当前各年龄组死亡率为基础计算,但实际上,死亡率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平均预期寿命是一个假定的指标,它表明了在当前的经济、卫生水平下,新出生人口平均预期可存活的年数。
“2016年我市人均预期寿命为82.34岁。通俗而言,就是2016年这一年出生的南京市民,预计平均能够活到82.34岁。”市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科生命统计工作的负责人陈旭鹏介绍,人均预期寿命的计算基于两个重要数据——当年死亡居民每个年龄组的精确数据、当年户籍人口每个年龄组的精确数据,然后通过世界通用的“简略寿命表”进行计算。虽然每个年龄组的数据都会影响预期寿命数值,但相对而言,年龄越小的死亡率变化对数据影响更大。
近年来,婴幼儿、孕产妇等死亡率不断降低,对我市人均期望寿命值的升高有“重要贡献”。另外,由于经济、卫生水平的发展,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和不断完善的社会环境的支持,因意外伤害或疾病造成的过早死亡概率也在不断降低。
去年我市平均死亡年龄为76.14岁
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南京人均预期寿命只有75.38岁,到了2016年,达到了82.34岁,15年里增长了7岁,其中男性为80.38岁,女性为84.44岁。
“随着期望寿命的不断提高,其增长的速度也会逐渐放缓。近3年,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值在0.1—0.4之间。根据这一趋势再通过相关计算,从而得出了2020年的预期寿命值。”陈旭鹏说。
不过,“期望寿命”毕竟是个“遥远”的数据,目前的人均寿命情况到底如何?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2010年我市平均死亡年龄为72.62岁,2016年的平均死亡年龄为76.14岁,平均死亡年龄增长了3.5岁。
南京人均期望寿命已达发达国家水平
“人均预期寿命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卫生发展水平和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南京地区目前的人均期望寿命值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值。”市疾控中心相关人士说。
世界上高收入国家平均预期寿命约为79.2岁,日本是公认的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在2014年就达到了创纪录的87岁。
从全国数据来看,2015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为76.34岁,上海排名第一,为82.75岁,南京为82.19岁,北京、广州分别为81.95岁、81.34岁。
相关业内专家表示,再提升预期寿命,须加强对慢性疾病的控制,改善居民生活饮食习惯。为此,我市《健康南京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0)》明确,将通过系列举措提升居民健康素养。例如,在未来3年时间内,全市人均日食盐摄入量降低10%,居民超重、肥胖的增速放缓;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5%;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等。
本报记者顾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