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大走访聚焦群众增收致富难题 让村民腰包早日鼓起来
党员干部大走访
“两聚一高”大落实
“有了这个大棚,种得好的话,一年收入大几千元不成问题。”4月9日,正在塑料大棚里整地的泗阳县里仁乡河滨村丁庄组的庄恒耀兴奋道。
老庄今年52岁,家里5口人,两个女儿出嫁了,还有一个孩子正在读大学,老婆有类风湿,长年用药,不能干重活,老庄自己在外打工时腿骨折,干不了重活,家里没什么收入来源。“你看,地已经整差不多了,这两天就栽上辣椒,一年两季,下半年,计划种些西兰花之类的反季节蔬菜,赶在春节前后上市,应该能卖个好价钱。”老庄这里拍拍,那里平平,“这个大棚,是县住建部门免费给我建的,他们还负责培训技术和销售。人家这么主动帮我,我如果再不积极去干,那就太不像话了!”
挨着老庄家大棚的是王利秀家的大棚,也是住建部门免费提供的。老王一家三口,女儿已经出嫁。前不久老王做了胆囊手术,家属因小儿麻痹症不能行走,老两口生活很艰难。如今他家大棚内的毛豆长势喜人,再有个把月便可上市了,批发价每公斤起码五六元,一季可净赚三四千。
正在大棚内查看蔬菜生长情况的县住建局副局长徐山红说,去年住建局被确定与河滨村挂钩帮扶后,他们立即组织干部职工一家一户走访座谈,得知全村因病、因灾、因学等致贫的22户农户既缺资金又缺项目,于是局里便协调扶贫资金,加上单位、个人筹钱,建起22个蔬菜大棚,每家一个免费种植,局里还联系县乡相关部门进行技术指导,并跟润农苏果平价蔬菜店联系负责收购,确保22户贫困户只赚不赔。
从去年底实施“三进三帮”到今年4月初,泗阳县5200多党员干部每月至少有两三天进村入户,聚焦群众诉求,强化实事办理;聚焦发展良策,强化富民实效;聚焦特殊群体,强化精准帮扶;聚焦社会治理,强化矛盾调处;聚焦安全生产,强化隐患整改;聚焦企业需求,强化排忧解难。泗阳县委副书记钱向辉介绍说,现已完成农户信息采集表18.4万份,排查问题6687个,通过“即知即帮、边进边帮”化解5218个,化解率78.04%,实施农业结构调整、项目招引、基础设施、惠民实事等各类帮扶项目641个,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
朱彩涛是泗阳农商银行的董事长,如今他又多了个头衔——省定经济薄弱村、泗阳里仁乡徐营村的“第一书记”,也是全县派出担任省定经济薄弱村“第一书记”的58个县直部门“一把手”之一。“既然做了这个书记,那就得担负起相应职责。”朱彩涛通过调研,摸清了农户的所思、所想、所盼,把农户家庭分为普通农户、种植养殖户、贫困户和务工户四类,分类施策。村民陈丙芬一家五口人,儿子残疾,儿媳智障,一家以吃低保为生。朱彩涛与老陈聊天时得知,他有养羊技术,就是缺少资金,便帮他贷款2万元。现在养了50头羊的老陈,满脸愁容一下子舒展开来:“年收入一两万应该没问题。”
省定经济薄弱村、城厢镇陶圩村的村书记刘前松介绍说,自县城管局结对帮扶陶圩村后,村卫生室环境、超市面积、公厕档次及农贸市场的繁华程度,都是县内其它村没法比的。“超市招标原计划年租金四五万元,如今一下子被提高到10万多元,再加上农贸市场及门面房等的租金,村集体收入也上来了,2015年15万多元,今年预计能达到30万元。”
“主动入户不懈怠,摸清实情不走样,把握节点不迟疑,力求实效不敷衍。”这是该县南刘集乡所有机关干部职工的承诺书。 “如果做不到这个承诺,那你的帮扶落实就要打问号了。”乡党委书记陈飞说。石圩村有个50多岁的村民,2013年因老婆的腿生了毛病,与村卫生室发生纠纷,一纸诉状把村卫生室告上法庭。被判定败诉后,心生不服,赴省进京上访,家里一贫如洗。陈飞联系这个村后,多次上门沟通,做这位村民的思想工作,通过政策给予适当补偿,还介绍他到乡园区上班。对方心服口服,表示不再上访了。
“通过深入走访,干部们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的思路更接近实际了。”陈飞说,原来一提到致富农民,就是走新奇特的路子,其实,只要动动脑筋,种植普通的东西照样赚钱。
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谋划发展思路……如今在泗阳乡村,随处可见机关干部职工的身影。县委书记徐勤忠说,县里开展“三进三帮”活动,就是希望能形成这样一种长效机制:干部职工主动到群众生活困难最多、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去,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梳理收集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各类问题,让村民腰包早日鼓起来,让村集体经济“活”起来。
本报记者 徐明泽
本报通讯员 张耀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