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省人大代表、淮阴工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左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内涵不断拓展,保护利用的思路与方法在持续不断转变与多元,从资源本体到历史环境,从单一红色文化建筑到多元的红色文化资源,从红色物质文化资源到红色非物质文化资源等等。”省人大代表、淮阴工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左进对记者说。
江苏有着极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各市、县(区)均有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呈现数量多、分布广、影响大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保护传承价值。以淮安为例,淮安是革命老区,全市登记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74处,其中第一批江苏省革命文物名录35处;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3583件(套),其中第一批江苏革命文物名录1065件(套);被列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处。
左进说,深度挖掘并用好红色资源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极其重要工作。她建议,整体谋划,拓宽资金渠道,加快建立健全政府资金、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于一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带动社会和民间资本投资红色旅游,推进文旅惠民,鼓励当地农民“加盟”红色旅游发展事业,引导其“入股”红色旅游,参与红色旅游经营。注重提炼,保护开发并重,运用系统思维,根据不同类型对红色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形成协同效应。加大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力度,守住登记在册的红色资源不被破坏的底线;打造特色课程,形成“红色+农业”“红色+工业”“红色+乡村”“红色+传统文化”等不同搭配,放大“红色IP”效应;借力VR等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场馆,完善线上线下推广渠道,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吸引力和传播力。加强领导,完善软件配套,强化红色基地教学一线人员的素质提升,鼓励优秀共产党员、英模人物、杰出人物加入教学讲解队伍,将具有代表性的工农业、地方特色的产业资源纳入红色教育内容,注重教研相长,开发启迪式的教学课程。拓展功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协同共进,使更多红色文化资源和文化元素转化为旅游产品,形成集培训研学、观光游览、度假休闲、康体娱乐、旅居养老、餐饮购物等元素的复合型产品体系,推进红色资源融合发展。
■融媒体记者 杨 尚
通 讯 员 王 昊 王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