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提升农民培训效能 建设农业现代化强省
2024-01-26 10:37:00  来源:淮安日报  
1
听新闻

——访省政协委员、市司法局副局长郑劲松

强国必先强农,强农必先育才。“近年来,我省立足农业农村人才素质实际,通过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走深走实,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但调研发现,我省目前农民培训工作存在培训服务难以下沉、地方资金缺少配套、工作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省政协委员、市司法局副局长郑劲松说。

为此,他建议,一是将农民培训融入乡风文明建设,依托镇(街道)融媒体、网站等,在“家门口”宣传培训政策、发布培训信息,营造“学技能、能致富”的浓厚氛围。定期组织服务下乡,借助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农民读书节等活动和载体,同步实施农民培训。推进镇(街道)人社政务服务机构建设,设立专职服务窗口,推动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等集成办理。二是农民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需要稳定的资金投入。要在充分用好中央补贴资金的基础上,适度增加省级配套资金,特别是苏北经济相对薄弱地区,重点用于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开发“直播带货”“农业CEO”等符合乡村振兴需要、适应新业态发展方向的职业培训工种。三是统筹校企资源,发挥主体作用,将培训项目向具备资质的学校和机构开放,推动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培训课程相互融合;发挥涉农院校培训的主体作用,支持成立“乡村振兴学院”等;深化产教融合,推广新型学徒、订单式定向培训模式,实现“入企则入校、招工即招生”;鼓励龙头企业为上下游产业链和中小微企业提供专项培训;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开办技工院校。四是坚持精细精准,分层分类教学。针对乡村振兴“头雁”开展创新创业培训,面向低收入家庭子女等开展就业技能培训,面向家庭农场主、新型职业农民等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面向农村妇女开展康养、照护等家政类培训等。注重发挥“科技镇长团”等农村人才队伍作用,通过传帮带指导农民掌握实用技能。结合农村、农民实际,探索“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训模式,优化监管方式、考核标准和评价规则。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通 讯 员 王成虎

标签:农民培训;高素质;乡村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