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经济强,才能城市强
2024-01-02 12:02:00  来源:淮安日报  
1
听新闻

——一论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第三次会议精神

市第八次党代会第三次会议提出,聚焦做强经济实力这一根本,深化改革创新,建强先进制造业等五个方面支撑,加快建设群众自豪、外界认可、名副其实的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这一部署要求体现了一个朴素却又深刻的道理:经济强,才能城市强。

说到城市强,许多人会联想起明清之际的淮安。那舟楫往来、百货骈集的盛景,那市声嚷嚷、肴馔香溢的富足,诉说着淮安盛极一时的繁华和荣光。然而,交通的繁忙、商业的兴盛和淮扬名菜的光大仅仅是直观可感的图景,这些图景的背后,则是明清时期淮安雄厚的经济实力。马可波罗说:“淮安是一个十分美丽而富裕的城市。”黄仁宇《明代的漕运》中列出当年的全国18个大城市,淮安位列第九。运河岸边的巍巍淮关、街巷纵横的名镇河下、蜂拥西坝的七十二家盐局等等,无不证明淮安是当时的国家经济重镇,经济强是淮安赢得“运河之都”美誉的根本支撑。

岁月荏苒,时节如流。历史进入近代,诸多新因素加入到形塑城市实力和地位的进程之中。上海曾是太湖平原六府一州的边缘区域,却在开埠之后迅速成长为远东数一数二的国际都市。彼时,淮安的“沉”与上海的“浮”互相映照,折射出资源禀赋、历史机遇等各种因素在城市变迁中的角色,而变迁的根本仍然指向经济,印证着经济强才能城市强的至理。

新中国成立后,以军重工业为先导,中国城市格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完成了新的调整,一批城市成长为全国或区域工业中心,相应地,这些城市在教育、文化、居民生活等各个方面也往往走在前列。改革开放以来,沿海的湾区和三角洲地区因率先加入全球分工而迅速崛起,内陆城市虽然同样取得极大发展,但城市实力和地位仍不可避免地再次“洗牌”。从各类城市百强榜单的历史变动看,经济实力是城市排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这不仅因为经济本身就是城市实力的构成性指标,而且因为经济也是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支撑。张家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率先提出文明城市概念,并成为唯一六度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县级市。“仓廪实而知礼节”,没有非同一般的经济实力,张家港绝无可能产生超前的文明城市概念和冠绝县域的创建成果,这也再次证明经济强是城市强的先决条件。

那么,一座城市的经济实力是怎样强起来的呢?“运河之都”淮安的繁盛,其初始条件是淮安在运河经济中的枢纽地位;近代上海的崛起,是因为上海本处江海交汇之处,又获开埠赋能;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则可归因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形塑。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城市经济实力的变化固然仍受资源禀赋、区位条件、政策机遇等因素影响,但城市自身的努力愈发重要。2009年,合肥的地区生产总值刚过2000亿元大关,但2010年后每年都实现500亿元左右的增长,2016年后年增量更达到1000亿元左右,并于2020年突破万亿元大关,是11年前的5倍左右。各类报道已经告诉人们,这一时期的合肥如何迅速崛起为世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并加速迈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就做强经济实力而言,合肥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在市场化条件下,虽然不能说机遇对每座城市都是均等的,但一座城市完全可能以超常规的方式实现经济实力的快速跃升,进而带动其他各个方面一起强起来。

到这里,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本次党代会为什么要旗帜鲜明地聚焦做强经济实力这一根本,为什么要旗帜鲜明地强调深化改革创新、建强五个方面支撑——

一方面,历史和现实经验都胜于雄辩地证明,经济强才能城市强。不管是加快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还是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作出更多淮安贡献,归根结底都要靠经济实力说话,也只有经济强,才能牵引其他各方面同步强起来,实现城市综合实力的更大跃升。

另一方面,激发内生动力在做强经济实力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果说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外生性因素对城市经济实力的影响更加显著,那么市场化条件下,做强经济实力越来越取决于内生动力的激发。对淮安来说,激发内生动力就要坚持攀高比强、跨越赶超的工作追求,而深化改革创新、建强五个方面支撑则是这一追求的具体化。

一言以蔽之,经济强才能城市强,伟大时代提供了做强经济实力的机会和可能。我们淮安必须聚焦抓经济、强经济这一根本,在攀高比强、跨越赶超中厚植决心信心,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激发内生动力,争取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实现经济实力的更大跃升,进而推动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加速变成美好现实。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就经济发展而言,这一阶段也是城市经济地位深度调整时期,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又内蕴不可多得的机遇利好。正所谓“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那些善于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城市将迎来千载难逢的经济实力跃升窗口,顺利通过历史的“三峡”,反之,另一些城市将不可避免地陷入缓慢发展乃至停滞、后退的境地,只能艰难等待命运的转圜。

我们的城市经历过繁华盛景,品味过失败悲情,有着更加深沉的历史感,也有着更加强烈的使命感。让我们行动起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本次党代会作出的部署,深化改革创新、建强五个方面支撑,以攀高比强之志在新征程上奋力跨越赶超,加快建设群众自豪、外界认可、名副其实的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本报评论员

标签:经济实力;淮安;改革创新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