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淮安:打造三大赋能体系 构筑一流创新生态
2022-06-16 10:14:00  来源:淮安日报  
1
听新闻

今年以来,淮安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主线,以科创赋能壮大创新主体,以科技招商激发创新活力,以融合发展培育创新平台,以科技服务优化创新环境,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呈现稳中有进态势,成功获批新一轮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资格,组织开展2022年中国·淮安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首届产学研对接大会淮安高新区分会场等赛事活动,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合力。

项目招引体系破局

赋能创新资源集聚

推动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苏北研究院二期合作协议,设立淮安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签约引进中关村硬创空间淮安创新港项目。进一步深化与南京工程学院合作;首次组织中国·淮安科创峰会暨创新创业大赛,吸引高端项目110个,博士团队占比89%,成功签约16个项目,其中5个项目获得投资机构跟投。首次推动科技招商并纳入全市考核,构建市、县(区)联动科技招商体系,赴深圳、南京等地开展专场活动10余场,新招引高科技项目129个。制定印发《淮安市新竣工高科技工业项目认定办法(试行)》,认定新竣工高科技项目25个。组织参加苏北五市产学研对接会等专场对接活动9场,累计签约项目76项,新建省级校企联盟124个,获批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112人,新命名省外国专家工作室10个。推动设立南京科技人才离岸孵化器,获批省双创团队1个,入选“淮上英才”创新创业团队12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3名。

“淮安正处于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的攻坚时期,需要更加优厚的创新资源在江淮大地上助力产业发展。通过组织创新创业大赛,以赛引才、以赛引智、以赛招商、以赛造势,围绕淮安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以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平台、一流的事业为参赛团队保驾护航,助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淮安产业协同创新和区域协调发展。”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长青说。

资源承载体系布局

赋能创新项目转化

日前,淮安小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软件部经理魏攀告诉记者,小犇科技公司于2019年初创时便入驻“淮安合伙人”众创空间孵化器,2020年成功“出孵”后入驻“淮安合伙人”华青梦工场,年产值达200万元。短短两年时间,小犇科技公司就从“初生牛犊”长成了勇猛“斗牛”。“园区提供法律咨询、专利申请、技术转让、项目申报等技术支持,还聘请各领域知名企业家为创业者答疑解惑,为我们这样的年轻创业者打通了创业‘最后一公里’。”魏攀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淮安市首次一体化推进科创综合体建设,并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制定印发《淮安市科创综合体(科技产业园)管理工作指引(试行)》《淮安市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工作指引(试行)》,完善科创载体绩效评价机制,新备案市级众创空间2个、孵化器3个、科创综合体11个,获批省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星创天地1个、农村科技服务超市1个。修订完善《淮安市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试行)》《淮安市大院名校合作资金操作规程(试行)》,开展引进研发机构绩效评价,奖励经费近200万元,全市研发机构研发经费投入920万元,横向服务收入1120万元。

科技金融体系开局

赋能创新主体发展

今年以来,淮安市开展“淮科贷”业务,印发《淮安市科技贷款贴息贴保工作指引(试行)》,与15家银行合作,备案“淮科贷”金融产品56个,与546家科技企业达成授信协议,授信额度共计39.58亿元,累计发放297笔19.6亿元,其中今年1—4月发放217笔16.2亿元。为29家科技型企业发放“苏科贷”资金8580万元。财政投入持续加大,全市财政科技投入总额达2.2亿元,同比增加14%,其中市本级8830万元,同比增加6.4%。组织参加科技型企业项目融资路演7场,达成合作40余项,帮助企业获得融资1.3亿元。

江苏明德立达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涛说:“今年,明德立达获得‘淮科贷’资金1000万元,用于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制作的纳米级农药胶囊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已获得十余个国家订单,预计公司营业收入连续3年净增50%以上。”

站在“三个跨越赶超”的新起点上,淮安将紧密围绕创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战略目标,加快构建全域创新格局,突出抓好创建实施方案和“创新16条”政策的落实,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持续开展科技惠民“四进四送”活动,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数字化转型,促进科技成果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通讯员 王小青

标签:
责编:邵佳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