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云上的“淮”念 从“重形式”转向“重情意”
2022-04-06 10:04:00  来源:淮海晚报  
1
听新闻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扫墓祭祀是这个节日里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人们悼念逝去的亲友,慎终追远;也在这一天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不过,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当下,今年的清明节显得有些不一样。

记者从市永思园公墓管理处了解到,除集体代祭扫外,市永思园还向市民提供多种个性化代祭扫服务,包括代擦拭墓碑、代供奉祭品、代敬献鲜花和黄丝带、代鞠躬致哀、代读家书等。截至4月5日,市永思园今年共提供个性化代客祭扫服务200余例。

网上云祭祀是代替实地祭扫的另一种新方式。从2020年起,淮安市民政部门为适应疫情防控需要,引导市民树立文明环保的祭祀观念,推出了“淮安云祭祀”平台。市民在手机上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为在平台上为逝去的亲友建馆,可以进行献花等操作。在平台上的公众祈福区域,人们还可以在云端缅怀革命伟人和革命先烈,并留下自己的祈福语。云祭祀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减轻人员聚集带来的疫情防控压力,对很多扫墓地点和居住地点相距较远的人来说,还可以省去来回奔波的麻烦。值得一提的是,市民在“淮安云祭祀”平台上建馆后,可以把对亲友的思念保留在云空间,方便随时随地查看。因为诸多便利,“淮安云祭祀”平台自推出之日起就深受欢迎与好评,中央电视台曾对此进行宣传报道。

记者从市民政部门获悉,每年清明、中元、冬至、春节等节日前后20余天均为平台活跃期。今年清明期间,“淮安云祭祀”平台累计网络祭扫达161509人次。“外婆,我们永远想念您!”“今年不能亲去扫墓,换了一种方式,情意是一样的,我们姊妹都挺好的,你们放心!”网络祭扫过程中,网友们纷纷留下了情真意切的留言。

对于淮安市取消线下祭扫改为“云祭祀”的举措,市民纷纷表示理解。“90后”小王表示,时代在发展,扫墓祭祀的形式也可以与时俱进。网友“Bambi”说:“支持‘云祭扫’!待到疫情结束时,再现菊花寄哀思。”

民俗专家、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陈瑾认为,新兴的祭扫方式不但适应疫情防控的需要,而且为人们对已逝亲人的怀念提供了方便,同时也更加文明和环保,是值得提倡的新风尚;另一方面,由于“云祭祀”平台具有在云端保存逝者生平文字、遗物照片等功能,对唤醒年轻一代的血脉传承意识,弘扬尊祖敬宗的文化传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他表示,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移风易俗的宣传和引导,尤其要考虑部分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等情况。融媒体记者 傅停停 通讯员 朱怀宝

标签:
责编:邵佳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