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集装箱物流成本减少了800元,这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给了企业发展很大助力。”日前,淮安旺旺食品有限公司关务经理袁嘉仁介绍,企业需要进口大量乳粉,淮安海关运用“企业问题清零”机制,结合海关“两段准入”改革,为企业量身设计了“口岸快速放行+属地优化监管”的通关模式,实现进口乳粉到厂监管查验,再也不会因在一类口岸等待而耗费大量时间、花费大量仓储费。
淮安旺旺食品有限公司是淮安市千亿级食品产业的龙头,在淮建厂近20年,生产的主力产品“旺旺牛奶”“旺旺碎冰冰”等广受市场欢迎。采取新的通关模式后,该企业今年累计进口乳粉逾7100吨,同比增长超30%,节约物流成本60多万元,通关时间缩短一半。
效能提升、成本降低,全力化解进出口企业困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加油”,为地方外向型经济腾飞“添薪”。淮安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淮安市实现外贸进出口356.4亿元,同比增长16.7%,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254.5亿元,同比增长18.8%;进口101.9亿元,同比增长12%。
“服务套餐”送上发展“定心丸”
日前,位于洪泽区的江苏紫山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菌房内一派繁忙。淮安海关派员第一时间来到企业,逐项完成检疫,确保公司从波兰进口的55箱双孢菇菌种顺利投产。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江苏首次从中东欧国家引进双孢菇菌种,是我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提质升级的又一有力见证。
“拿下这单业务,让我们拓宽了进口渠道,也为我们发展食品加工板块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这离不开淮安海关的支持。”该企业生产负责人陈亮介绍,淮安海关多次上门宣传国家促进优质农产品进口政策,及时提供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相关信息,在企业成功与波兰企业对接后,又安排骨干提供服务。
“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急企业之所急,我们党支部发挥业务专家党员优势,成立党员突击队,开展辖区农产品进出口专项调研,梳理出三大类10个方面需求,针对每一类需求制定‘服务套餐’。”淮安海关查检科党支部书记岳雷说,“紫山食品产业链长、进口菌种需求量大,为保障企业多渠道种质资源,我们对企业进行了专门政策指导,对企业进口货物实行提前预约、专人负责、随到随检。”
这批双孢菇菌种为该公司首次以自营形式进口,实现了集菌种进口、培养研发、蘑菇种植、鲜销加工、产品出口于一体的双孢菇全产业链,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竞争力。“有了稳定的种子来源,我们发展的信心更足了。”该公司负责人李宝蓉说。
“商品画像”助力特色产业
在淮安的众多出口商品中,食盐、蝴蝶兰、小龙虾、手工制品等是特色产业,也是拳头产品。但在疫情影响下,部分进口国通过技术贸易措施对这些商品进行限制,企业出口面临难题。淮安海关坚持学党史、办实事,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组织业务骨干,结合“商品画像”,建立“一厂一品一案”工作机制,优化技术贸易措施咨询服务,搜集翻译进口国技术贸易措施,为企业提供签发检验检疫证书政策支持。
在提供专业政策支持的同时,淮安海关充分发挥进出口信息枢纽优势,为拥有加工生产能力但没有出口资质的企业寻找商机。淮安华盛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手工制品,但苦于没有出口渠道,产能迟迟得不到释放。得知企业困难后,淮安海关借助数据分析,积极为企业联系辖区和临近地区的出口商信息,实现出口商和生产企业的有效衔接。“在海关的帮助下,我们和一家手工商品出口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他们有渠道,我们有商品,正好赶上了商机,预计订单接近2亿元。”淮安华盛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晨光高兴地说。通讯员 宋本儒 融媒体记者 唐筱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