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文化岗位14个春秋 自掏20余万元每年组织百场演出——
“只要到我这里学音乐的孩子,我首先要教会他们的,就是《唱支山歌给党听》,我要让他们用新时代最美的歌声,献给我们伟大的党。”董晓清说。
董晓清是清江浦区水渡口街道文化站站长,14年自掏腰包20余万元,每年组织百场惠民演出;他还是街道孩子们的吉他老师,自编教材免费教学以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2018年,董晓清获得“新时代淮安好人”称号。
■融媒体记者 王磊
●自学吉他走入音乐殿堂
1984年,20岁的董晓清参军入伍报效祖国。结束新兵集训之后,他被分配到了浙江舟嵊守备区83360部队人民英雄连,6年的部队生涯,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入伍后第二年,董晓清被战友们推荐当上了连团委书记。可董晓清却犯起了难,他没有一样拿得出手的才艺,每次连队军民联欢,看着战友们又是手风琴、又是口琴,能唱善跳,董晓清的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学门才艺。之后他一边虚心向战友们请教,一边自己买了吉他教材和学习磁带,一年多的努力,他抱着吉他走上了舞台。
1989年退伍回乡,董晓清将青春奉献在了基层一线,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地方,不管是领导交办什么工作,董晓清从来不会说个“不”字,他说:“在部队没有做不了,只有你愿不愿意、努不努力。”
2007年,时任水渡口街道办党工委书记的崔士柏找到董晓清,让他担任街道的文化站站长的工作。“好的!”两个字,董晓清回答的干脆响亮,他说:“那个时候街道文化工作还是空白,文化站长没人愿意干,但既然组织信任我,我就要把它干好!”就是这一句承诺,董晓清在基层文化岗位上一扎根就是14个春秋。
●自掏20余万元每年组织百场演出
刚刚上任文化站长时,董晓清一没经验、二没场地、三没队伍,可谓一穷二白,“当时有个领导问我一年打算办几次惠民演出。”董晓清回答不上来,“我当时是懵的,后来想想,一个文化站长连自己一年办几场演出都不知道,羞愧难当啊。”
从那时起,董晓清奋发图强,每天骑着自行车跑遍全市各个社区。哪里有演出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虚心向别的社区请教经验,现场观摩学习。
没有场地,他向街道办申请到了三楼的空办公室,并改建成了排练室和演出舞台,他将之形容为“筑巢引凤”,“想要做好惠民演出,我们必须有自己的队伍,但连训练场地都没有,谁愿意来?”缺设备、缺资金,董晓清就自掏腰包,每年他都会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1万余元,购买演出道具添置设备。
14年来,董晓清已经个人拿出了超过20余万元举办惠民演出,从最开始一年办两三场,到现在一年演出百余场,从一个人到如今拥有10个演出团队。今年春节,从大年三十到初七,他已经连续不停歇送出20场惠民演出。2014年,跟了他7年的自行车光荣“下岗”,为了方便演出搬运音响道具,他花了3000元买了辆货运电瓶车,这一骑又是7年。如今,这辆电瓶车也变得破旧不堪,可董晓清却舍不得换,很多人跟他开玩笑,说他一年舍得拿出1万多元钱办演出,却舍不得换辆车,而他只是笑笑,“钱要花在刀刃上。”他知道,自己肩负的是老百姓对文化生活的热切需求。
●吉他公益培训班播下红色火种
2014年夏天,正值学校放暑假,董晓清无意中听别人说起一则孩子瞒着大人去河里游泳不幸溺亡的新闻,他的心里很是难受:“我们街道有很多是回迁安置小区,孩子也有不少。寒暑假家长不在家,孩子们没人看管,发生类似的悲剧怎么办?”董晓清想到自己会音乐,于是萌生了一个想法:寒暑假期间,用音乐将街道的孩子吸引过来,办一个吉他培训班,让他们既能学到东西,又能保障安全。
说干就干,董晓清拿出1万元钱,购买了30把吉他和音响设备,在文化站办起了青少年吉他公益培训班。为了节省经费,他自编教材,坚持“零基础、零收费、零门槛”的原则,从暑假的“七彩夏日”公益培训班,到2017年增开“缤纷冬日”公益培训班,董晓清放弃了无数个周末休息时间。送到他这里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董老师”,“能用自己的才艺为社会做点事,是我最骄傲的事。”董晓清笑着说。
从2016年起,董晓清还自掏腰包3万余元,连续举办了5届社区青少年吉他文化艺术节和吉他春晚。《唱支山歌给党听》是他每一次上课,教给孩子们的第一首曲子。今年七一前夕,董晓清还组织了“再唱山歌给党听”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他说,要让孩子们用最美的歌声、琴声献给党,在他们心里种下红色的火种。
●老兵一个军礼胜过千言万语
董晓清除担任街道文化站长,还兼任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我自己就是老兵,没事我就去看望他们,问问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要帮解决的,每一次见到他们,我都觉得像亲人一样。”每年七一、八一、国庆的时候,董晓清都会给老兵“量身定制”送上军旅题材的公益演出,他自己编排节目,还会换上军装登台表演。
水渡口街道和达雅苑小区住着一位84岁的老兵芦家启,老人参加过抗美援朝,因老伴去世得早,女儿又远在外地,平日里老人一个人生活十分孤独。董晓清没事就会往老人家跑,陪老人聊天,排遣寂寞。每一次,他都会特意穿上演出的军服,他解释说:“对于经历过战争年代烽火岁月的老人来说,军装是老人心里无法磨灭的印记。”每次临别前,董晓清都会郑重给老人敬军礼,老人也会回应一个军礼,即使不说一句话,但相视一笑,一个军礼胜过千言万语。董晓清说,每一次看到老人敬礼,都是一次鞭策,他说:“和这些英雄相比,我做的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
很多人问董晓清,做了那么多,值吗?董晓清却回答:“部队有句话,军人的牺牲何止在战场上。”这么多年来,看着街道、社区里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公益活动中来,百姓的生活因公益越来越美好,他说道:“光这些就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