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少年眼里有星辰 600多名小学生在研学游中感知淮安人文历史
2021-05-14 19:00:00  来源:淮海晚报  
1
听新闻

“妈妈,等今天回来,我一定给你讲一讲周恩来爷爷小时候的故事。”前些天早上,淮安市袁集中心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张语婷早早就来到了学校大门口,参加当天的研学游活动。她在同妈妈告别后,怀着激动的心情奔向班级出游集合点。“周恩来爷爷是我的偶像,听说今天要去他12岁前的住所参观,恰好我也是12岁,因此我十分好奇,想看看那时的周爷爷是个什么样子。”还未出发,迫不及待的张语婷便笑着向一旁的老师、同学道出了自己的“小心思”。

据了解,这次研学游由淮海晚报社和袁集中心小学共同举办。袁集中心小学600多名学生将参观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淮安府署、中国漕运博物馆。当天上午8点,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的讨论声中,14辆大巴车浩浩荡荡地从学校出发,驶往了第一个目的地——周恩来故居。

上午9点半,同学们在老师和导游的带领下陆续来到了周恩来故居的门前。参观过程中,同学们走进了周总理小时候的起居室、会客厅、读书的小课堂,从一件件摆设、一幅幅照片中认真感受着这位跨越时空的“同龄人”。“1898年3月5日,周恩来诞生在这个院落东侧的一间房子里。周恩来在这里出生、成长、学习至12岁。这里有周恩来诞生地、读书房、他提过水的水井和浇过水的菜地。”听着讲解、看着展板内容,张语婷默默地将这些都记在心里,“这些就是我回家后要讲给妈妈听的内容。”

离开周恩来故居,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了周恩来纪念馆的主要景点。活动中,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员介绍周总理的事迹,深入学习周总理从求学励志到奉献革命的历程。同学们从具体的感人事迹中了解周总理一生无私奉献,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创造出的伟大业绩,真切感受了周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

下午,学生们带着好奇的心情,来到淮安府署,切身感受从前只能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场景和画面。淮安府署是淮安历史地位的象征和见证,内有房屋50多幢、600多间,现今是全国完整保存的两级府署之一,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进这座有着640多年历史的古代官衙,气势恢宏的大堂屹立在面前,东西两侧按左文右武分列着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同学们为官衙建筑的威严气势和严整布局所震撼,好奇地进去一探究竟。窦娥冤、李毓昌赈灾案,民间传说和深厚历史沉淀的故事让大家兴致勃勃。“看这个大木车就是古代的消防车。”在古代水龙局的展厅前,同学们感叹于那时能工巧匠的智慧。“这个高高竖起的巨型斧子叫作腰斩台。”在古代刑法的展区,同学们也见识到了封建社会的酷刑。“这里是铸造铜钱和银锭的地方,还有这里……这里……”参观中,许多同学表示,以前自己不知道家乡还有这样辉煌的历史文化,此次研学游活动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

“同学们,你们知道淮安这座城市名称的由来吗?是取自‘淮水安澜’。从古时候起,我们这座城市便与水有着不解之缘。自隋代起,淮安设立漕运专署,宋代东南六路的粮食由淮水入汴水而至京师。到了明清时期,淮安设立漕运总督公署,以督查、催促漕运事宜,主管南粮北调等工作。”在中国漕运博物馆,同学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感受到了淮安城市的变迁与兴衰,纷纷表示今后一定通过自己的努力建设更加美丽的家乡。

■融媒体记者 吴海涛 通讯员 刘云飞

标签:淮安;人文历史;小学生
责编:胡悦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