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心脏支架,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动辄上万元的高昂费用,不过这一现象已成为过去。1月1日起,得益于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国采),原先高达14400元的心脏支架价格下降至700元左右,降价幅度高达93%。截至目前,已有近百名淮安患者用上了这批国采心脏支架,享受到了国家政策带来的重大利好。■融媒体记者 傅停停 通讯员 王樱 吴丹东
患者:心脏支架价格亲民,老百姓受益多
1月11日上午,63岁的市民张大爷在家突感胸闷不适,心知不妙的他赶紧拨打了120。在市一院急诊室,张大爷被查出患上急性心肌梗死,医生为其紧急进行了心脏支架植入手术。
“我现在没有哪儿不舒服,感觉很好。”手术后,张大爷高兴地说。让他感到更高兴的是,手术中使用的心脏支架仅花了数百元,比国采前的价格足足省下一万多元。“好!确实是好事!这都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张大爷一连说了两个“好”。他说,过去心脏支架上万元的价格对于工薪阶层来说负担还是很重的,现在降到了数百元,老百姓都能接受了。张大爷的床位医生、市一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谷阳告诉记者,张大爷的情况属于血管急性堵塞,及时做心脏支架手术能明显改善症状,预后很好,反之可能诱发恶性心率失常、心力衰竭等,甚至危及生命。
医生:乐见心脏支架降价,质量有保证
“1月1日以后我院心内科的手术量猛增。”市一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喜文介绍,该科过去每个月平均开展心脏手术约200例,本月截至10日,已开展心脏手术近100例,后续预约仍源源不断。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患者对该科室的信任,该科室刚刚通过了2020年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评审;另一方面,和国采带来的降价不无关系。许多提前知晓降价消息的患者,只要病情允许择期手术,都把手术放在了1月1日以后。“毕竟降价幅度太大了。”张喜文告诉记者,其实我省从2019年10月1日起已经实行过一轮降价,原价为14400元的心脏支架,我省平均降幅51.01%,这次又大幅度降到了700元左右,给患者送来了实惠。身为医生,他非常乐意看到心脏支架降价,这有利于更多的患者接受手术,从而挽救更多的生命或提高更多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次唯一改变的就是价格,质量上完全不用担心。”针对部分市民“价格降了质量会不会也降”的疑问,张喜文说,当前使用的国采支架仍然是以前常用的主流品种,能较好地满足临床需求,术后效果和以前没有差异。目前,该科室使用的心脏支架中,国采支架占95%以上,仅保留少部分未纳入国采的品种以满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市医保局:集中带量采购、阳光采购,创造“三赢”局面
“我们围绕合理使用、降低价格这两个核心目标,以集中带量采购、阳光采购为抓手,对高值医用耗材的招、采、配、用、结、管全流程重新设计、重新打造,最终形成患者、医院、医保三方共同获益的局面。”市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副处长严定保介绍,长期以来,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一直是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为确保心脏支架降价尽快惠及淮安市民,从2020年9月开始,市医保局就组织全市有能力开展心脏支架手术的9家医疗机构积极参加国家集中带量采购谈判,指导医疗机构准确上报年度使用总量、筛选产品规格型号以及建立新型的配送关系等,在各家医疗机构的大力配合下,第一时间将国家集中带量谈判价格政策落地执行。
据统计,市一院、市二院、市中医院等我市9家医疗机构年预计采购国采支架达2603枚,年节省医疗费用将逾2000万元。“这对淮安百姓来说是真金白银的政策利好。”严定保表示,下一步,市医保局将继续推进阳光采购、带量采购,覆盖更多更优更廉的药品医用耗材,让淮安老百姓高效便捷地享受医保政策和改革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