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5时许,大学城农贸市场里已是一派繁忙景象。卸菜、摆摊,52岁的经营户麻利地忙碌着,每一根豆角、每一个青椒,蒂归蒂、尖对尖,摆放得整齐划一。
黄学军做蔬菜生意已有20年,这一行的风餐露宿,他深有感触,特别是2016年6月前后的变化。“菜原来可以这样卖!”进入新建的大学城农贸市场后,老黄感慨地说。也就是从那时候起,黄学军积累了一大批忠实顾客,张老爹的孙子爱吃红烧肉,月季花园王奶奶爱吃素,中央美地刘大爷爱喝酒……老黄心里“门儿清”。“有一位顾客每天骑车6公里,从桥北那头赶过来买菜。”老黄自豪地说,人家信任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个菜场好啊,品类齐全,清清爽爽,谁不喜欢?
■融媒体记者
潘晓晔
通讯员 陈峥嵘
初心 打造全市“最好”的农贸市场
大学城农贸市场建成之前,这一带居民上街买菜就像赶集。“从凌晨四五点开始,文化路、明光路、明远路就喧嚣起来,上千个卖菜摊位在这里铺开,噪音扰民、垃圾遍地不说,拥挤的摊位和人群占领了宽阔的马路,逼得公交车改道、行人绕行。”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管局一分局副局长刘民权回忆说。
这一乱象随着大学城农贸市场2016年投入使用而得到改善。农贸市场的规模不小,光菜场就有7000平方米,加上小吃区域,总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以上。进入农贸市场,地面干干净净,就连下水道口也没有污渍和水迹;每一个柜台被擦得锃亮,每一份蔬菜都理得整整齐齐;最与众不同的是,无论是经营户还是顾客,每个人都是愉悦的。
“从运营的那一天起,我们就立志将其打造成全市‘最好’的农贸市场。”负责市场管理的淮安红旗渠商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常勇说道,为此,管理方去了很多国内运营管理得好的农贸市场去“取经”,最终决定以“常州经验”为蓝本,打造一流的市场经营环境。
大学城农贸市场内装有中央空调,不仅顾客行走在其中感到凉爽舒适,对于经营户而言,这样的环境不仅怡人,更让他们的经营“提档升级”了。经营户朱文发告诉记者,从早上上好菜品后,他就完全可以“不操心”了,“中午我们回家休息,菜就摆在摊位上,低温的环境可以让这些蔬菜一直保持新鲜。”朱文发说,以前在室外摆摊的时候,不仅要来回运输,在夏季为了保持蔬菜的新鲜度,“只能不停地往菜上浇水,菜的口感也下降了,哪里比得上现在?”
环境 经营户感觉像在公司上班
“老潘,给我再来二斤牛肉。”“这种牛腱子肉可以吗?最好的肉了。”“行,给我剁两斤。”在农贸市场经营熟食生意的潘新良在玻璃柜台里笑意盈盈,手起刀落就切好了顾客需要的牛肉,从玻璃柜的窗口里,客人接过了牛肉,满意地离去了。
今年6月份,大学城农贸市场投入十多万元,将熟食区全部配备了玻璃柜台,并对顶部进行密封,有效地解决的熟食区域的“三防”问题。
“防鼠、防蝇、防尘”这“三防”问题是熟食经营管理的难点所在。“隔着纱网,顾客看不见商品觉得‘不方便’,卖家不能‘敞亮’地展示感到卖着‘不畅快’。”刘民权说道,哪怕是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不间断地巡访督查,都不能保证纱网“三防”到位,“你这边前脚刚走,他那边后脚就又把纱网掀上去了。”刘民权无奈地说道。
在多次的尝试和失败后,大学城农贸市场终于选定了现在的“三防”手段。“刚开始装上的时候,也觉得‘不方便’。”潘新良表示,“不过几天下来,自己也觉得这样卫生多了。”潘新良的老家在山东,他说自家那里的农贸市场从来没有这么整洁漂亮,“你看,连我们的服装都是统一的,感觉在这里卖菜,像在公司上班,让人有自豪感!”
舒心 买卖双方都笑意盈盈
舒心
家住幸福美地的黄奶奶每天上午都要到大学城农贸市场买菜。“跟儿子一家搬到这个小区没多久,很快我就发现这个菜市场不一般。”黄奶奶说道。
究竟如何不一般?黄奶奶说,自己买了一辈子菜,也挤了一辈子菜市场。“首先你得起早吧,去晚了只能捡到人家买剩的‘落脚货’;其次,一般菜市场都免不了有污水和气味,尤其是夏天或雨天,去一趟菜市场就是受罪哦。”但在大学城农贸市场,黄奶奶感受到原来买菜也可以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无论多久到,这里总有新鲜的菜,品种还特别多。地砖拖得跟我家的地板一样干净,气温也舒服,怎么都好。”
黄奶奶踱步到她经常买菜的周雪艳的摊点前,打算买一块凉粉。还没走近,周雪艳就带着热情的笑容招呼道:“奶奶来了啊,今天天气热哦,早点回去歇歇啊。”周雪艳告诉记者,“怡人的工作环境让人想不笑都难,对待顾客自然就更有热情了。”
记者了解到,当地政府还打算在大学城农贸市场附近建一个净菜加工中心,建成后,这座农贸市场将给周边五六万的服务人群带来更加便捷、健康、洁净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