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强底色 增亮色 添成色 淮安绘就乡村振兴精彩画卷
2020-08-19 20:35:00  来源:淮安日报  
1
听新闻

盛夏时节,走进淮安区都梁村,荷叶田田、荷花飘香,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倒映在碧水中,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

决战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近年来,我市创新扶贫模式,汇聚产业优势,治理农村环境,一幅“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精彩画卷在淮安大地渐次展开。

强底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无缝隙”

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乡村振兴基石。“十三五”以来,淮安市创新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兜底保险等政策举措,深化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高位推动脱贫攻坚“五年任务、四年完成”。

截至2019年底,全市提前一年实现42.2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脱贫、170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出列、3个省重点帮扶县区“摘帽”目标,低保兜底的农民最低收入达7320元、突破6000元标准,548个低收入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82个产业富民项目带动100余个村集体年增收1700余万元。尤其是以“三层、四库、一端”为主体框架的“阳光扶贫”系统,探索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子。

今年,淮安市对标对表“四个不摘”,拓展“阳光扶贫”系统功能板块,探索在线适时监测识别相对贫困、易致贫、易返贫和边缘临贫人口,利用低保、救助等措施做到应纳尽纳。及时足额下达产业富民项目资金9000万元,加强扶贫资产和收益分配管理,切实增强脱贫攻坚“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争取1个省级试点,开展2个市级试点,先行先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衔接融入。

增亮色,下好乡村产业振兴“先手棋”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产业。我市在构建完善实施乡村振兴组织体系、规划方案的同时,出台促进“三特”产业发展意见政策,每年拿出3000万元财政资金,优先支持龙虾、稻米、蔬菜、生猪、家禽“五个百亿级主导产业”和食用菌、中药材、休闲农业“三个30亿级特色产业”发展,紧紧抓牢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牛鼻子”。

目前,沿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连片的稻虾综合种养面积突破102万亩,“一田双收”亩纯效益3000元以上,产出的“龙虾香米”每公斤单价高于同类产品6元以上,盱眙县成功创成首批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稻虾产业为核心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盱眙龙虾”品牌价值超200亿元,常年从事小龙虾生产、经营和销售的人员达20万人。

好水好土“好味稻”。我市在白马湖、洪泽湖区域推广淮稻、南粳系列优良品种稻米,全市优良食味稻种植面积155万亩,先后培育创成“味稻小镇”8个。“淮安大米”在品牌的引领下畅销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带动农民年增收超3亿元。依托9个永久性“菜篮子”基地,我市地标农产品“淮安黄瓜”“淮安红椒”等供不应求。全市664家各类休闲经营主体年接待游客突破600万人,产值达16亿元,5万多从业人员中八成是农民。我市每年招引落户投资3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100多个,共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38家,淮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淮味千年”首批授权企业年销售额超200亿元。

添成色,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战

绿树掩映,小桥流水,白墙黛瓦的楼房整齐排列;不远处,白鹭悠闲飞落碧绿稻田,静谧清新……日前,记者来到洪泽区黄集街道曹圩村,为这里的田园风光所吸引。这个几年前还脏乱差的小村庄,现在已经投入运营日处理150吨污水的村污水处理站,户户室外建有“三格式”化粪池、室内设有水冲式马桶,厨房内燃气灶、油烟机和瓷砖灶台是标配,村庄道路全部实现硬化,绿化和亮化配套到位。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市扎实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制定适合市情、县情和村情的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计划。挂图作战,按序时推进,涌现出黄庄村、扁担村、陡山村、都梁村、太山村等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我市杜绝“千村一面”,突出规划引领,力求各具特色。全市围绕户厕改造、污水治理、垃圾处置、美化亮化、农路改造,持续推进“十百千万工程”,集中开展“四清一治一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市新改造农村无害化户厕23470座,累计完成改造96.11万座,无害化户厕覆盖率达到96.51%,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51.5%,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实现全覆盖。全市治理农村黑臭水体27条,疏浚河道完成土方515万立方米,改造农村道路110公里,现有美丽宜居乡村650个。

■融媒体记者 张小燕

标签:扶贫;底色;无缝隙
责编:胡悦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