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制、打包带走成新就餐习惯
每到节假日或者重要时间节点,外出聚餐一直是淮安人的传统习惯,亲朋好友围坐在一张桌子前,一起品尝美食,互相夹菜,既热闹又随和。如今,在疫情影响之下,这样的用餐习惯已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疫情影响之下,淮安人“舌尖”上的习惯也悄悄发生改变,外出就餐时,公筷、公勺、公叉已经成为餐桌上的必需品,分餐食用也不再被认为是多此一举,打包带走成为很多人新的就餐习惯。
分餐服务更细致了
外出就餐时,除了可以使用公筷公勺,如今不少酒店、餐馆也推出了分餐制,减少食客彼此接触的机会,减少病毒传播的途径。
分餐制是指就餐的人员都坐在一起吃饭,但是餐具分开,每个人只吃自己面前餐具里的食物。大多数人对分餐制的印象只停留在对主食的分餐,比如对米饭、面条等主食进行分餐,而如今不少餐馆提供了更多、更细致的分餐服务。
90后小王,平时常和朋友下馆子大快朵颐一番,性格直爽的他并不在意这些细枝末节,但是现在他也开始注重起细节了。“以前会觉得分餐没必要,有点麻烦,现在觉得分餐挺好的,大家各吃各的,干净卫生”。
记者走访了解到,分餐制在一些星级酒店或者规模较大的餐厅施行得更好。“其实分餐制一直都有,但是最近受到疫情影响,主动要求进行分餐的食客多了,一些过去较少进行分餐的食物,现在也会采取分餐的方式给顾客食用。”在淮安曙光国际大酒店,餐饮总监刘克告诉记者,以前酒店会对主食和汤羹进行分餐,但是现在有更多品类的菜都会进行分餐食用,“比如一条烧好的鱼,厨师做好之后,我们会端到桌子上给顾客展示一下,征求顾客同意后,服务员会将鱼剔除鱼骨,为顾客一一分到每个人的餐盘内。”刘克说,服务员经过简单培训后,可以很快地掌握分餐的技巧,既分得漂亮,又分得快。这样的分餐方式,很多顾客反馈很好,“顾客说,分餐比用公筷更方便,吃起来也更斯文了。”刘克告诉记者,从面条、米饭、蒸饺等主食,到凉菜、热菜、点心、水果以及刺身、牛排等西餐,都可以进行分餐食用。就餐过程中,服务人员通常将公筷、公勺与分餐一起推出,推荐给顾客,真正实现安全无忧地聚餐。
公筷公勺成餐桌必需品
工作日晚上,上班族小张和几位朋友到市区一家火锅店吃火锅。餐厅主动为小张他们提供了公筷,大家也都自觉使用起了公筷。“以前和同事、朋友外出吃饭,从来不用公筷。”小张说,吃火锅的时候大家都是用自己的筷子夹菜放到锅里,从来不讲究。“现在不一样了,疫情改变了我们的就餐习惯和观念,不用公筷反而觉得不自在。”
记者采访发现,如今,不止是外出就餐,即便是在家里聚餐,公筷也被悄然摆上了餐桌。市民李阿姨前几天邀请自己的几位姐妹来家里聚餐,她特意为每道菜旁边都摆上了公筷,“虽说都是自己人,但公筷也不能少,这会让大家吃得更安心,更踏实”。
记者走访了市区不同规模大小的酒店、餐厅了解到,如今淮安市民使用公筷的习惯正开始逐渐养成。在星级酒店内,公筷、公勺是每道菜必不可少的一项配置,“我们的服务人员会在餐前告诉顾客公筷、公勺摆放的位置,提醒顾客注意使用。”在市区一家星级酒店,餐厅服务人员向记者介绍,大多数顾客都会有意识地使用公筷公勺,一顿餐下来,要用到十几双公筷公勺,相比以前确实有很大的转变。记者看到该酒店大堂内、餐桌上张贴、摆放着各种关于公筷公勺的公益广告,餐桌上配备了比普通筷子和勺子大一些的公筷公勺给顾客使用。
在一些中小型餐馆内,公筷也成为餐桌必不可少的配置。“以前我们给顾客摆放公筷公勺,顾客会觉得多余,甚至让撤走。现在看到餐桌上放公筷公勺,顾客会说‘你们餐馆挺规范的’。”淮阴区樱花路附近的和丰楼餐馆负责人胡颖向记者介绍,餐馆自3月12日恢复营业后,就按照相关规定为每道菜都配备了公筷、公勺或公叉,供顾客使用,“以前我们一般只有主食、汤羹才会有公筷、公勺,现在每一道菜都配置,顾客也是越用越习惯。”
打包带走成新就餐习惯
80后小刘是个忙碌的上班族,平时工作日的午餐、晚餐都是去快餐店解决。疫情之下,他改变了自己的就餐习惯,都是将食物打包带回公司或带回家吃。“经常在快餐店吃饭,是因为点餐后不需要等待,比较节省时间。”小刘说,以前他每天到了饭点就直奔快餐店,花三四十分钟堂食就可以解决午、晚餐了,非常方便。现在各个餐馆都已开放了堂食,但他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选择打包带走。“能打包就尽量打包带走,也给自己节省点时间。”
市区一家快餐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相比疫情之前,选择打包带走的顾客量明显增加。为了给顾客提供更贴心的服务,餐厅特意对食物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进行升级,包括饭盒、一次性筷子的品质都有了全面的提升,“就是为了让顾客体验到更好的打包服务,这样才能吃得更安心。”
记者在几家快餐店的点餐软件上看到,在自助点餐选项中,都有一项“打包带走”的选项,上面提示顾客“少接触、更安心”,只需要提前在手机上点餐,然后到餐厅自取,就可以打包带走。这样的就餐方式既减少了人们相互接触的机会,同时也让就餐者更方便、更快捷,因此受到不少就餐者的青睐。■融媒体记者 刘晓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