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淮安方言“大咖”带你走进方言的世界
2019-03-18 09:48:00  来源:淮海晚报  
1
听新闻

  “小jiu(小孩)”、“que断(把东西折断)”、“直ci(一直快速向前)”、“肉zhuozhuo(形容饱满有肉感)”……这些淮安人常说的词汇,也会令说者困惑——这些字的发音、对应的字到底应该怎样拼写呢?昨日,淮报融媒体记者采访了淮安方言学者朱小飞,在他历经30余年创作的《淮安方言词典》《淮安方言考》《淮安方言常用词疏证》等长达数百万文字的著作中寻找答案。

  ◎说方言用方言,却不知对应的字怎么写

  63岁的市民王大爷是位地道的淮安人,说了一辈子淮安话,最近却被淮安话所困扰。原来,过年的时候,王大爷的儿子及7岁的小孙子从北京回来过年,王大爷对小孙子着实喜欢,看着孩子调皮捣蛋的模样,时常说他:“怂小jiu”。小孙子从小说普通话,听不明白爷爷的意思,在爸爸的解释下才弄懂了爷爷说他是个“熊孩子”。“爷爷你老说我是‘怂小jiu’,这几个字怎么写呢?”小孙子这一问,还真把王大爷难住了,“小就”?“小纠”?好像音差不多,但是意思却没法解释。王大爷跟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儿子探讨了很长时间,儿子还专门上网查了,最终也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从那之后,王大爷经常在说出一个方言词之后就会琢磨对应的字应该怎么写,越琢磨越觉得有意思。“应该把我们的淮安方言记下来,不然孩子们以后都不知道方言是什么了。”他说。

  “70后”的市民马先生也对淮安方言很感兴趣。在网络上看到一些方言视频、段子,他都会保存下来。“有段时间网上很流行淮安话六级大全,里面很多词我们都不怎么说了,但是读起来很亲切。”不过,马先生也说,这些淮安话只有了解淮安方言的人读出来才能按照读音去理解,怎么写就不得而知了。记者采访了解到,市区一些具有淮安本土特色的场所,比如主营本地菜的饭馆,也会在装修或者装饰中用上淮安方言元素,“雪甜的”“西辣的”“滑肉”等淮安人常说的形容食物的词,在这些地方比较多见。

  ◎研究淮安方言30多年,著作数百万字

  对方言感兴趣的人很多,但真正能说出个“子卯寅丑”的人并不多。当记者向淮安文化界询问方言奥秘时,不少人推荐了研究方言已经30多年,先后创作了200万字的《淮安方言词典》、30万字的《淮安方言考》和50万字的《淮安方言常用词疏证》等著作的淮安方言专家朱小飞先生。朱小飞是淮阴区人,1981年从师范中文专业毕业后,做过老师,修过县志,干过文秘,搞过党史,目前从事文化工作。

  “一方的水土、饮食、气候等,会影响人们的发音。当人们的发音形成群体发音,便有了方言,方言承载着一个地方百千年的文化积淀。”朱小飞说,他正式研究淮安方言,是在1980年代。当时他在淮阴县(今淮阴区)文化馆工作,负责编写当地民间故事和民间文学。在收集民间歌谣、谚语、小调的过程中,他接触到很多古语遗存,也意识到很多淮安方言正在口语中逐渐流逝。“淮安方言属于江淮官话,位处吴方言和北方方言之间,自古以来一直被南北方言所影响渗透,再加上人口流动不断加快以及年轻一代普通话水平的不断提高,本土的淮安话正在淡化甚至遗忘。”朱小飞说,淮安方言所面临的现状,让他很有紧迫感。“等我们这一代人走了,淮安方言恐怕也就所剩无几了。而随着方言消逝的,还有附着其上的地域文化与民风、民俗,以及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在这种情况下,对淮安方言及地域文化进行抢救性搜集、整理与保护,已经成为我们这一代淮安人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朱小飞认为。历时26载,搜集、整理、创作近200万字的《淮安方言词典》,单是整理在案的词条就多达15000条。此后,他又创作了《淮安方言考》《淮安方言常用词疏证》等著作。现在,这三本书均已成型,目前正进行修订打磨。目前,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将这几本书出版,希望唤起大家共有的语言记忆,也为不断消逝的方言留下一些痕迹。

  ◎方言俗语皆有根据,不宜随意借音写字

  在朱小飞的书房里,占据整面墙的书柜摆满了《康熙词典》《章太炎全集》《類篇》《说文解字》等古今文字典籍。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朱小飞一边向上了年纪的地道淮安人询问淮安方言的说法,一边逐一考证,力求选字用词规范。在他看来,方言俚语绝不是人们随心所欲编造的,而是自古就有根有据。“人们往往对方言存在偏见,认为方言土、俗,殊不知方言俚语多为古语遗存,是有案可查的古雅之语。”他还说,人们在书写方言俚语时多有讹误,对方言俚语的文化传承也不够关注。

  以淮安人常说的“小jiu”为例,现在人们书写时普遍写作“小就”“小纠”等,读起来容易理解,但字面却解释不通。朱小飞说,经他考证,这个词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小鬏”。“鬏,盘于头顶或脑后的发髻。古汉语中,人们常用头发来隐喻年龄及相应年龄的人,比如指代老人和儿童的‘黄发垂髫’。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不可以随意剪发的,儿童年纪小发量少,‘鬏’自然也小,因此‘小鬏’成为不分性别的小孩的代名词。”生活中人们在书写淮安方言时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多借用普通话中的字音,这不仅不规范,丢了方言的内涵和魅力,还容易形成误导。比如,淮安方言中的“直ci”,意思是一直快速向前。现在很多人写作“直刺”,难以理解。事实上,ci应当写作“跐”,是脚下滑动的意思。很多方言里都有“跐溜”的说法,形容动作很快。

  “很多人并不知道口语中某些词语是出自古代典籍。”朱小飞说,比如淮安方言将东西折断说成“que断”,这个que应该写作“敠”。北宋时官修的一部韵书《广韵》记载:“敠,断敠绝”,另一部宋代编纂的韵书《集韵》也记载:“敠,断也。”“对于这些词语的探源,不仅可以顺理成章地对接古代书面语与现代口语之间的传承关系,而且还能印证本土方言俚语所深含的文化底蕴。”朱小飞说。

  “搜集、整理淮安方言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这30多年来我一直把这项工作当作不可推卸的使命。”看着面前一摞摞典籍和已经整理成册的资料,朱小飞说,他仍然有种力小任重之感,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方言研究中来,留住乡愁,守住淮安人的精神家园。 ■融媒体记者 姜晴

标签:
责编:胡悦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