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80年的李磊,学医出身,做过七年内科医生。从2013年脱下白大褂、穿上“律师袍”,李磊的律师执业经历不过短短五年时间。五年间,业绩突出的李磊先后多次被淮阴区司法局、市司法局、市律协授予“司法行政先进工作者”“优秀律师”等多个荣誉称号。
这位跨界新兵自2016年加入“律企同行”法律服务团以来,视护航企业发展、助力地方经济为己任,做企业的“护法使者”、当企业的“法律保姆”,办理各类涉企法律案件300余件,常年上门走访企业50余家,成为企业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服务尖兵。
火眼金睛当好“啄木鸟”
淮安某饲料配方研发企业是李磊加入“律企同行”法律服务团后,挂钩服务的第一家企业。2016年11月,李磊首次登门走访该企业,恰逢企业的饲料厂正在建设施工。帮助审核饲料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他服务该企业下出的“先手棋”。
审核过程中,李磊发现,该企业将工程建设的全部手续、事项以委托方式交由中介公司操办,双方签订的合同存在诸多瑕疵,相关条款对企业有失公平。经过测算评估,合同一旦发生纠纷,企业至少将蒙受500万元损失。
“这不是个小数目。”李磊回忆,尤其让他担心的是,企业负责人对相关合同的履行情况少有过问,导致相关合同条款的履行情况处于“失察”状态,合同中存在的风险和隐患随时都可能被“引爆”。鉴于此,李磊依法与中介一方取得联系,通过协商的办法,促成企业与中介解除了不平等合同,重新签约。
除此以外,挂钩服务上述企业一年间,李磊累计为企业审核修改合同90余份,代发律师函20余封、电子邮件151件次,涉及业务119件次。
雷厉风行终结“拉锯战”
淮安某医疗器械企业是李磊挂钩服务的又一家企业。由于员工流动频繁,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比较松散,录用员工也基本不签劳动合同。
“我们上门服务的时候,企业正被一场劳动人事争议纠纷‘拉锯战’搞得焦头烂额。”李磊说,这场“拉锯战”涉及集体辞职的24名员工,他们辞职后将企业推上了被告席,要求企业支付双倍工资和相关经济赔偿金,双方折腾了五个多月,互不让步。
李磊迅速介入此案,仅用三天时间,对24名员工的入职时间、月薪情况等进行整理归类,并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测算了双倍工资、经济补偿金总额。随后,他以企业代理人身份出庭应诉,一天半时间历经24次庭审,促成企业与24名员工达成调解协议。
事后,李磊还针对该企业员工流动性大、用工人数多等特点,协助企业制定了规范的用工制度,调整了员工管理模式,为企业避免再次发生上述矛盾纠纷找到了“定盘星”。
跋山涉水追回“良心款”
时至今日,在淮安某塑胶企业负责人眼中,前来挂钩服务的李磊律师不仅业务精通,还有一双异于常人的“飞毛腿”、一副敢于担当的热心肠。
据企业负责人介绍,该企业主要从事的是人造革塑胶产品生产,用工多,劳动争议纠纷时有发生。不过,企业负责人坦言,与处理劳动争议纠纷相比较,跨省追讨货款才是企业最不愿也最难啃的硬骨头。
“对企业来说,货款支付讲的是诚信,凭的是良心。”企业负责人说,去年,来自浙江的多家客户从该企业拿走了总价值200多万元的塑胶产品,却迟迟不支付货款,催缴了多次,对方屡屡推脱。由于欠款方远在浙江,自己精力有限,欠款一事只能暂搁一边。李磊登门走访,得知这一情况后,毛遂自荐奔赴浙江,帮助企业追讨货款。其间,李磊四赴安吉、三下湖州,四次往返淮安与嘉兴之间,五次到访桐乡,发律师函、当调解员、过诉讼关,前后历时三个多月,行程两万公里,200多万元货款被悉数追回。 融媒体记者 杜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