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风雨兼程写荣光 “铁人”何达平用一生冶炼钢铁传奇
2018-10-12 08:2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淮安讯(姜晴)“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淮钢突飞猛进、脱胎换骨的四十年,也是不断进取、勇于突破的四十年。” 市区淮海南路淮钢大厦附近的一处小院里,说起改革开放40年来淮钢走向辉煌的传奇,何达平的话语中流露着历经起伏涅槃重生后的轻松笃定。

  淮钢,全称江苏沙钢集团淮安特钢有限公司,从清江钢铁厂发展而来。改革开放40年来,在何达平的带领下,淮钢从刚成立时的“炼钢土作坊”成长为了中国特钢前三强、世界特钢前六强的现代化特钢企业,在改革开放中谱写了淬火成钢的精彩华章。

  回望过去:改革开放为企业带来机遇

  何达平与淮钢,结缘于1970年。当时,在淮阴电业局工作的他被抽调参加钢厂建厂会战。钢厂投产之后,结束了淮安市没有钢铁的历史。不过,因技术装备、生产工艺落后,加上淮安无资源条件也无运输便捷的优势,企业年年亏损。改革开放之初,国民经济贯彻调整方针,清江钢铁厂被省政府勒令下马。企业领导立下扭亏军令状,地方政府也多方争取,这才渡过生存危机。何达平回忆起自己1984年任副厂长的时候,工厂装备水平低,工人70%—80%都是文盲,工厂在省钢铁行业、市工业企业中地位很低。他去参加全省冶金工作会议,偌大的会场竟没有淮钢的席卡。“有没有席卡是小事,但这反映了淮钢在省里的地位是可有可无的。”何达平说,这件事对他的触动很大。他下定决心,决不能让淮钢这么落后下去,必须走改革发展的道路。

  1986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进各行各业。这一年,省冶金厅组织省内钢铁企业领导去日本钢铁企业考察,何达平作为淮阴市冶金工业公司(“淮钢”前身)经理也一同前往。他发现,尽管公司年生产能力有3万吨钢,2万吨材,1.5万吨生铁,企业总资产2000多万元,但与日本的钢铁厂比,只能算是小作坊。“走出去看了以后,给我们猛击一拳。不是改革开放,我们不会走出去,还夜郎自大呢。”

  除了认识上的转变,企业发展也迎来更多机遇。政府开始给企业放权、松绑,企业自己决定走什么样的道路。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何达平深知,自己面临着一条艰难、艰辛、艰险的企业发展之路。“不过,虽然困难很大,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回首当初,何达平的语气轻松幽默,当年面临的种种压力和挑战,透过这种语调,若隐若现地流淌出来。

  辉煌成就:四次思想大解放迎来跨越发展

  何达平是一个敢想敢干的创业者,他抓住改革开放机遇,带领淮钢人一起,用四次思想大解放引领了淮钢的四次跨越式大发展。

  “第一次思想解放,是为生存发展而战。”何达平说,“我发动全厂上下开展大讨论:‘企业是关门还是要生存,路在何方?’讨论相当热烈,最后形成一致意见,立足科技进步,着眼技术改造,迈上4个10万吨台阶。”大讨论过后,何达平带领公司全体员工,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充满荆棘与挑战的创业大道。1988年,他抓住国内矽钢片即将走俏的机遇,用诚意与恒心换来了上海矽钢片厂的信任,双方达成联营合作协议,投产五年获利5000万元。在此期间,何达平和淮钢人大胆探索:从全市第一个搞技改,到第一个向银行贷款、第一个招商引资……若干“第一个”的结果,便是“4个10万吨”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二次思想大解放大讨论的主题是与国际接轨,确定了淮钢走“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的发展之路。“要上就要上世界最先进的大项目。”何达平力排众议,投资10亿元从意大利达涅利公司引进一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70吨超高功率电炉——精炼-连铸-连轧短流程炼钢生产线。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合作的香港企业濒临破产,进口设备已经运抵上海港,但由于付不出设备款,意大利人要求把设备运回,还要淮钢承担巨额违约金。

  危难之下,何达平没有哭,而是每天笑容满面。“一要笑给银行看,避免他们追收贷款;二要笑给员工看,避免人心涣散。”最终,在省里和上海海关的关心支持下,警报解除,设备运到淮钢。1999年9月9日,世界一流的短流程生产线在淮钢全线贯通。使淮钢完成了由“小钢铁作坊”到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并跨入全国冶金50强行列。

  “不过,这时候淮钢的规模相对于大钢企只能算小弟弟,况且产品只是大路货——普通钢,综合竞争力偏下。”何达平说,淮钢要再上新台阶,必须推动第三次思想解放,提高产能规模、调整产品结构、实现普转优。在为新目标而战的日子里,何达平不仅经历了“非典”的生死考验,而且经历了亲人过世自己不在身边的痛苦。所有的努力和心酸,都化作了累累硕果。2005年,淮钢迈上年产200万吨钢、200万吨材的新台阶。

  最让何达平引以为傲的,是淮钢的第四次思想大解放——2006年到2012年的“为世界一流而战”。这期间,淮钢引进沙钢这个战略投资者,正式成为江苏沙钢集团淮安特钢有限公司。重组后,制约淮钢发展的资金瓶颈被打破。淮钢“十一五”规划提前三年完成,中国最大连铸圆坯、中国最大合金钢棒材、世界最大口径合金无缝管相继在淮钢诞生。淮钢登上了300万吨优特钢的台阶,进入中国特钢前三强、世界特钢前六强。

  退而不休:投身“一带一路” 国外建设生产线

  淮钢,因何达平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企业,成为本土企业的骄傲,成为淮安实体经济的主力。沸腾的钢水,也成就了何达平的人生辉煌。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全国冶金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省优秀企业家、省优秀国有企业党委书记、省“三创三先”之星和淮安市功勋企业家等荣誉,并光荣当选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采访中,何达平深情地说:“淮安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热爱这座城市,热爱淮钢,是淮钢铸就了我,淮钢是我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早已从淮钢领导岗位退休的何达平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为淮安、为国家的钢铁工业、为自己的绚丽人生再添新的光彩。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何达平作为淮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通过7次出国考察,决策在乌兹别克斯坦设立利达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年产20万吨优特钢棒材生产线项目,这一设想得到了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得到了乌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入乌国政府的总统项目。目前项目进展顺利,计划于今年年底实现投产。何达平期望,通过高端钢铁装备的输出,高质量产品的生产及对特钢产品的不断研发,致力于带动更多中国制造与装备走向世界,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为提升中国钢铁工业的国际影响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标签:
责编:张静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